Home / 人物‧專題 / 「八爪魚家長」:我在女兒堆中長大!

「八爪魚家長」:我在女兒堆中長大!

爸爸好重要,但爸爸不見了,孩子怎麼了?  「八爪魚家長」親子專欄作者之一的 Thomas 7歲的時候,爸爸一次出門說過拜拜之後就再沒回家,餘下媽媽、兩個姐姐和嫲嫲,他也是在女人堆長大。所以他提議在大坑做訪問,因為那裡有他跟爸爸七年的回憶。

撰文︱關詠賢、馬鎮梅攝影︱Ben Li@Harmony Photography、麥兆豐、關詠賢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kid12

 

7歲之前,爸爸經常出差,見面時間不多,但形象鮮明:爸爸是家中老大,經常西裝筆挺、一口流利英語,巨人身影英氣非凡。Thomas說爸爸與別不同,好有領袖風範,不時看到他指揮大家,說話很有說服力。關於往事,Thomas只有零碎記憶。小時候,經常跟爸爸到香港仔謝記吃魚蛋。這幾年,Thomas每星期也會帶兩個兒子去一次,直至謝記結業。「那不一定是最好吃的魚蛋,但有爸爸的味道。」他又試過跟爸爸逛北角的大元百貨公司時,腳被行人電梯夾到,血如泉湧,這是有顏色的記憶。

有次爸爸出差後,買了張飯桌般大的桌球枱回來,Thomas當寶貝似的保存了十多年。他也曾看過爸爸雄赳赳的帶領聖約翰救傷隊的步操,上中學後自己也參加了。父親是兒子學效的主要對象。要是父親經常不在家,兒子就會從社會的要求中,分類出甚麼是男性的特質,繼而「認同」,學做男人。母親和祖母可能不懂這些理論,但卻為他做了極具智慧的重要決定。小四時,母親毅然把他從真光小學轉往男校聖約瑟書院,解決升中問題;更迫令他學小提琴,讓他日後能以教琴賺取生活費;同住的祖母則著令已移民外國的叔叔每年回港探望,伴Thomas成長,甚至教曉他游泳。叔叔成為他生命中的「代父」(Mentor),加上在日常生活處境中觀察,從而學習男性的特質。

 

想像二十年後的世界

男性學習規範的方法很不同,美國心理學家Warren Steinberg博士醉心鑽研心理大師容格(Carl Jung)的心得,於1993年著書發表:「根據社會的規範,男性需要想像自己於某一個處境時,那個處境對他有甚麼要求,社會規則又是怎樣,然後才決是否按這些要求和規則去表現自己。」爸爸不見了,Thomas抓緊七年內的記憶,想像爸爸遇到同一困難時會怎解決,不過不失的走到現在。回想小時候,天天羨慕著同學的爸爸,想像有爸爸的生活,每遇到困難即使怕,都自己想法子「頂硬上」,有時行得通,有時不,但怎都好,好想爸爸在身邊,告訴自己怎樣做。如今,他有兩個兒子,太太懷上第三胎,雖然沒有爸爸教他怎樣做父親,他從人生體驗中整理出一套——想像二十年後的世界,孩子需要甚麼才能生存,「一定不會是學樂器和讀書囉。」看著自己這件「產品」有甚麼好、有哪不足,對著面前兩個小娃和未出世的老三,Thomas確定好奇心、愛心、堅持、尊重、自律、具責任感等品格才是最重要。

kid16

Thomas先和太太設下大家都同意的教養方向,然後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實踐。但有些事太太做不來,例如下雨天時,他會跟兒子坐在露台看雨數閃電;甲蟲來訪,會一起細察,告訴兒子甲蟲就像鄰居好友,牠再來探訪的時候記得要跟牠說「Hello」;看見兒子被表哥無心打到頭部,只會輕輕問他一句「痛嗎?」,就讓他倆繼續嬉戲;跟兒子飛撲到梳化上玩槍戰「扮死」、抱他上半空扮飛……不是說媽媽做不到這些事,而是有些親子課,交由爸爸主理會更適合:「見 到昆蟲時,太太已率先跑到老遠!」

  • 有時偷空回家拉琴給孩子聽 ,也是減壓的好方法。

 

 

回家是工作的動力

在Thomas眼中,「爸爸」不是一家之主,而是家庭裡的強者,分擔家裡的問題,時刻保護著各成員,面對兩歲和一歲的兒子,Thomas在Train the Trainer,最快樂是聽到他們一句:「跟爸爸一樣!」跟其他家庭一樣,Thomas公務、應酬都多,常笑說即或有八隻爪都不夠用,那是無可避免的現實。最底限度,他仍期望每天能跟兒子一起吃飯,或者拉琴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爸爸早晚都在:「盡量不約晚飯時間應酬,七時許做好手頭工作就回家跟他們吃半小時飯,再回到公司或去應約。」事在人為,有時為了準時,得「飛的」回家,見15分鐘又要離開,「走時搭小巴省一點吧!」回家,是Thomas工作的動力。

 

kid6

  • 他家中兩隻小八爪魚

「唔駛驚,爸爸喺度!」小時候Thomas覺得爸爸好威風,如今想兩個兒子長大後也以自己為榮;小時候偶然為「爸爸唔喺度」而傷感,如今,好想讓兒子有個完整的家庭;小時候沒有爸爸代出頭,甚麼事都要自己想法子解決,如今,好想讓兒子建立一套解難點子,幫他們淡化恐懼,知道「唔駛驚,爸爸喺度」。訪問中途突然風雲色變,Thomas分享了一件往事。他唸中學時,一家從大坑搬進了林村,回家路上要經過草堆、獨木橋和墳地。一次放學替人補習後回家,下車後雷電交加,避了好一陣,雨還沒有停,於是青年人用書包當傘喊叫著衝過石橋,電在閃,雷在鳴,心在跳。

 

DSC01255

 

20年過去,他自己當了爸爸,下雨天教兒子數閃電,告訴他「無事,爸爸喺度。」童年時爸爸缺席,長大後,他期望兒子可以依靠他,即使有天自己不在,孩子依舊無有怕。

 

 

  • Thomas認為,知識、科技的半衰期約五年,二十年後,事物幾番更迭,學習知識不是最重要的。

 

 

t2

 趙公挺(Thomas)
美國公司管理層,工作之餘亦積極參與社會事務,自喻「八爪魚家長」─如一般都市爸爸,多八隻手、24小時都不夠用,於報章撰寫專欄分享育兒心得、對教育的睇法,家有兩隻小八爪魚,快將再添新一員。
  • Thomas小時候

 

 

 

原文刊於FAM《樂活家》 Issu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