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減少孩子一天裡面的不當行為,首要是增加他們的正面行為。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通過有效的稱讚去鼓勵兒童做出更多良好行為。誰都喜歡被稱讚,因為這是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也代表著自己的努力被對方重視。人就是這樣,愈被鼓勵,就愈想做得更好。不過稱讚並不是隨隨便便地說,當中都有一些技巧我們需要掌握,家長們可以記住【快,真,準】這口訣。
【快】
把握時間,在良好行為出現後,第一時間給予讚賞。如果兒童放學回家後自動自覺把鞋子放回鞋櫃,但家長卻留待兒童睡前才讚賞,這就是錯過了最佳的時候。時間久了,彼此的記憶都會變得模糊了,感受亦相對地沒那麼深。所以我也不建議在孩子睡覺前才一次過稱讚他一整天所做的好行為。家長及時作出適當的鼓勵能令兒童記住當時的良好行為。
【真】
兒童不是傻瓜,他們能聽得出父母是否正在敷衍稱讚了事。馬虎的稱讚不但沒有任何嘉許的作用,而且更會令他覺得不被重視,因此讚賞兒童時必須有眼神接觸,態度誠懇真摯,而且語氣和表情都要互相配合。一句由衷而且具體的讚賞可以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上。
【準】
家長們很順口就會以「宏觀」的詞語,好像「好叻」,「好乖」,「好醒」等來稱讚孩子,聽起來好像是被稱讚,可惜用詞太過空泛,沒有甚麼實質意思。其實有效的稱讚應該從「微觀」開始,而且要具體地作出讚賞。如果家長會用正面並且具體的詞語好像「好用心」,「很有禮貌」,「很勤力」來稱讚孩子,再簡單講述孩子剛體現的正面行為,譬如:「你很有禮貌,主動跟阿姨打招呼。」這種稱讚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這是否代表宏觀的稱讚一句都不可出口呢?非也,家長可以配合描述兒童的良好行為一併說出,例如:「你剛剛把鞋子放回鞋櫃,媽媽覺得你很整潔,好乖!」這樣稱讚,兒童更能夠確定是甚麼良好行為被稱讚。
值得留意是好些家長在讚賞時不知不覺地加了一些「沙石」在其中。例如:「你剛剛把鞋子放回鞋櫃,好乖!沒有四處亂放。」,又或者「你剛剛把鞋子放回鞋櫃,好乖!如果你每天都這樣做就更好了。」由於我們要用正面詞語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因此家長在稱讚兒童時應盡量避免提及不當行為,或為兒童的行為提出要求。總括來說,稱讚就是稱讚,沒有附帶條件和期望,並且每次結算,希望兒童能夠自發性地作出良好行為,而不是因為家長以言語逼使他們做出正面行為。
相關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