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的理財教練林昶恆,今次與各位分享了有關子女海外升學的理財之道。但對於有一些未有一早計劃子女升學,又或者家庭收入比較小的家長來說,其子女就是否等於去海外升學無望?林昶恆為子女搜集海外升海的資料期間,發現英國以外,有很多其他國家,在學費上便宜得多。
可考慮德、法等地
「其實歐洲好多地方,例如德國、法國和奧地利,即使是海外流學生,都會有政府資助,學費大約是十多萬一年。」不過亦不能夠「臨急抱佛腳」,至少在語文能力方面,要至少早兩、三年開始準備,「好似德國或者西班牙,學校用本地語言授課,會要求學識德文或西班牙文。」他指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在兩文三語之外,亦懂第四種外語,「而且當地學校要求你的程度是基本級,有心讀的話,唔太難。」
不要當水泡
他指,見過不少個案,子女DSE成績不理想,才突然要計劃到外地升學。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對兒女好的安排,「一來很多家長不能一時三刻套現到這麼多錢,二來子女只是想找水泡,未必真心想去讀書,最終只是浪費金錢。」他認為假如子女在這個階段,才有去外國留學的想法,家長可建議子女先在香港打工兩至三年,「可以去做銷售員,一來可以儲錢,又可能令他在這段時間想清楚是否真的想去外國讀書。由於他們已經成年,去到外國之後,就可以半攻讀。」
林昶恆慶幸一早跟仔女做定去外國留學的思想準備,這同時是仔女的意願。女兒今年出發往寄宿學校時,亦是舉家陪她去,阿女表現開心。加上,他由多年前開始,會把仔女的利是錢儲好,買基金投資,「加加埋埋都夠一年學費,變相他們自己都有付出。」事實上,他女兒亦珍惜爸爸給予她的機會,「我同佢講,你去一年,我就遲一年退休。」
他認為假如要仔女去外國留學,只是家長一相情願的想法,子女根本不願意,那就不要迫他們,「咁樣做不但浪費金錢,更影響兩代關係。」
迷思:唱唔唱定外幣好?
有不少鐵定把將仔女送去英國升學的家長,一早換定英磅,以為有著數,林昶恆指這做法有一定風險,「我有朋友,好早已經換定英鎊,由英鎊15元水平開始,到12元一直換,估唔到宜家跌到去10元水平。當然,亦有機會係16、17元,咁他就賺,但很難估計。」不過,他個人認為現時10元水平,已經低水,故已換定未來三年女兒留學英國所需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