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夢,就是讓子女將來可以於海外升學。然而,當實際研究過後,發現所費不菲,並非每個家庭都付擔得起,只好望門興嘆。不過,理財策劃師林昶恆幫大家計計數,只要及早準備,讓子女海外升學原來不是夢。
林昶恆,著有《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他是一位理財教練之外,亦是一子一女之父,多年前已開始為兒子計劃海外升學,因此早已做好金錢上的準備。大女今年中五畢業後,便到了英國讀寄宿學校,林昶恆指一年學費連其他使費,大概要40萬元。他預期女兒讀兩年中學加上三年大學,共五年的留學生活,就要花費200萬元。他表示,現已中二的兒子,亦表示有意出國,更已有目標,就是想讀運動心理學或物理治療,因此林爸爸至少要儲夠400萬元。
圖片說明:女兒(前排右三)於今年中已到英國讀書。
把本金分兩部份
對於一孩家庭,莫說400萬,200萬也並非小數目,因此建議大家預最小十年期,他指假設在沒有任何回報下,「分十年儲,每年儲二十萬,每個月就要儲萬六至萬七元。」而家長懂得投資理財的話,要儲的本金就比較小,他說假如每個月只能儲到約一萬元,可把錢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投資在低風險的產品上,如保險,年度化回報平均約3-4%;而另一部份就要比較進取一點,如股票基金,平均每年回報可有8-10%,「而今年的股市已經升了22%,可以說儲了二至三年錢。當然這部份會風險會比較大,大家要注意。」
他亦提醒由於這筆錢是有用途,因此記得「落車」止賺,他說:「一定要積極管理呢筆錢,唔可以由得佢。」他指如家長買股票基金可經銀行或保險公司,而近年流行基金超市,在交易費會相對上平宜,但家長要自己「睇緊」個市。而每月只儲一萬元的話,他相信入息五至七萬元的家庭亦負擔得起。
圖片說明:女兒的宿舍房間
不要期望他們半攻讀
以林昶恆的經驗,說是200萬,假如可以儲多十數萬更理想,「阿女去到英國寄宿學校,發現有好多課外活動,不過大部份都要收費,如滑雪和騎馬,為了讓女兒增廣見聞,最後都是讓她報名。而在開學前,又有一個暑期課程。」他則不建議要子女在當地半攻讀,「始終他們未畢業,18歲都未到,年紀尚小,將來他們要讀碩士、博士的話,我就會要求他們自己準備了。」
假如家長像林昶恆一樣,子女中學畢業後送他們出國,早在他們五歲時就開始儲錢,並不誇張,「攤開咁多年儲,根本未辛苦過。」相反,他聽過有個案,因為儲不夠錢,子女在外國讀了兩、三年後,需要返港,「回來香港,一時三刻根本找不到大學肯收。」他指即使未肯定是否日後一定把仔女送出國,又或者子女到他日根本不願意出國,但儲下的這筆錢都一定有用,「可以讓他們做創業資金又好,當自己退休金又好,一定唔會浪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