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FAM教育 / 【學習】為何讓兒子學音樂?

【學習】為何讓兒子學音樂?

最近很多家長都為學校音樂節忙碌,小兒也參加了兩個項目,成績一般。五級樂理成績出了,倒是不錯。
我一直自省,為何讓兒子學音樂。

 

這些年,不時問人意見,也默默觀察這孩子的表現。像音樂節要彈的那首歌,他嫌淺,一直不肯練,彈得不好是意料中事。他視彈琴為享受,不會為一個比賽逼自己練琴。他喜歡的樂曲,會瘋狂地彈。

 

有時只是聽過覺得喜歡,便上網找曲譜,打印出來自己練習。若是他練得來的,會交給老師,認真地學下去。看到他邊聽古典音樂,邊翻閱該曲樂譜,覺得很羨慕,我就沒這種天分。

 

ch1.11_0155ch1.11_0155
他迷貝多芬好久了,一首接一首奏鳴曲去學。他的手仍不夠大,這些樂章對他來說顯然太深了,但他就是喜歡。其他適合他程度的樂曲,他又嫌簡單。他不喜歡就不會練,老師和我都已經投降。

 

有一次,他做功課時又播起貝多芬音樂,我嫌太吵要他關掉,要播就播巴洛克音樂。我聽親子專家說,做功課時聽音樂,只能聽巴洛克。他連忙找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出來,馬友友版本,音樂一奏起,整個空間即時穩定下來。

由此我跟他談起巴洛克音樂,為甚麼它會令人心情平靜呢?他說,巴赫那時期的鋼琴不是今天的鋼琴,是鍵琴,要勾撥弦線發出聲音,不像今天鋼琴用鎚子敲弦。而且鍵琴沒有腳踏,音量平穩。到貝多芬時鋼
琴已是今天的模樣,所以樂曲的節奏可以忽快忽慢,琴音忽高忽低。

 

我看著這十歲不到的小子大發偉論,不由得會心微笑。我覺得他學音樂目標已達,不必在甚麼比賽勝出,也不必成為大演奏家。

他長大後懂得欣賞音樂,可彈出自己喜歡的樂曲,已足夠了。
出自《管教,一輩子的倒瀉籮蟹》 陳惜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