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升讀小學,學業的壓力和挑戰接踵而來。育有兩名資優兒子的沈振雄 (Tony) 認為,父母在孩子求學上扮演十分關鍵的角色,小朋友成績好與壞,不關乎孩子的能力,而是父母和孩子的選擇。「家長肯付出一、兩年時間集中鍛煉孩子的自學力,以及讓他們勇於面對難題,將來就不用煩惱子女的學業,或擔心他們不懂解難。」
撰文:Jas 攝影:Heidi (FAM101 編輯)
Tony 曾透露兩名兒子 ─ 沈怡謀、沈詩鈞在小學階段和一般香港孩子沒兩樣,學業成績不特別標青,「小一時,大仔試過數學只有28分,細仔英文得28分!」作為父親也不特別在兒子年幼時就加以催谷,其後發現他們有數學潛質,一來是從親子閒聊中得知,二來是兒子具主動學習和解難的性格,才可以「超前」同年紀的孩子,提早完成大學課程。
先說大仔怡謀,2003年沙士一疫,令當時只有12歲的怡謀和其他學生都要停課,當時 Tony 賦閒在家,見孩子在學校只考到全級三分一 (180人中考50幾名),便問他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他 (大仔) 答我『返學好悶』,我再問他是否理解到老師的話,他答『明』,那刻已經響起警號:兒子因為『明』而考得不好,我做 daddy 可以做些什麼幫他呢?」
Tony 最後買了 IGCSE (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 *的數學教科書,親自教導大仔。在短短一個月,怡謀把書都讀完了,便開始做試題,由最初只有 60分、 80分,到最後獲得100分,令 Tony 發現大仔有數學方面的潛能。想到這段經歷,他輕歎一句:「始終大仔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我和太太什麼都不懂,否則就一早叫他自學,在中一時就讀中二或之後的數學書、做更深的題目。」
*IGCSE 相當於英國會考程度
孩子潛能在哪? 父母勿就手旁觀
不過也因為大仔的緣故,令 Tony 知道要及早評估細仔潛能的重要性。詩鈞小一時就開始挑戰 IGCSE 英、數兩科的題目,及後一家人因怡謀入讀牛津大學而舉家在英國定居,機緣巧合下發現那時才7歲的詩鈞也有數學天賦。「某個週末,大仔與同學們在家討論數學,談到當時入學面試考官問的問題。詩鈞也參與談天,才發現自己可答其中兩題。由那刻開始,他的自信心大了許多,進步得好快,之前,他一個月才能看到十多頁書;之後,他只用上一個星期,就已經讀完一本二百頁的書!」
孩子的潛能未必一下子就浮現出來,作為父母要主動去了解、打探,有時就只差在你們有否多做一點功夫。 ~ Tony
在兒子們6歲之前,Tony 只做了兩件事 ─ 閱讀、說故事,來建立兒子們的專注力、語言能力。到他們開始長大,尤其是詩鈞步入小學, 這名廿四孝爸爸開始做多一些功夫,來提升囝囝的自學力及英語水平。例如由細教詩鈞讀英文故事書,到他7歲時,就要開始朗讀給爸爸聽,一邊讀,一邊通過爸爸的口頭傳授,知道正確的發音方法和注意事項。「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學習英文?因為他們不識讀!一般學 Phonics 要用上兩年時間,我就自己教詩鈞,很快地他可以自己讀一篇600字的文章,每個字的發音都準確!」
英文報章也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媒介。小時候的詩鈞每次讀報後都會寫一篇 summary,從中對詞彙有深刻印象。「在『聽』、『看』、『寫』三者中,以『寫』最能讓孩子產生深刻感覺呀。香港父母要注意一點,是學校大多會教孩子 Grammar 一段時間後,才叫他們運用不同的時式去作文,但這時孩子們大多已把之前所教的忘得一乾二淨,反而日常間父母在孩子讀報紙時,就先自行教他文法知識,更能讓他融會貫通。」詩鈞9歲時考雅思 (IELTS) 得到7.0的佳績,相信和父母肯付出時間教導不無關係呢!
自學還不夠!還要懂解難
Tony 坦言,小朋友就算做到自學,也不一定能夠拿到好成績,因為還欠了最重要的一步 ─ 解難。想起當年他除快人一步給兒子們做一些艱深的題目,也著重在過程中,讓孩子們自行思索解題的方法,體驗掙扎的過程。「不要看輕這個讓孩子自行摸索的階段,由思考、掙扎到能完成題目,亦是他在為自己不斷製造成功的經驗,內心也會得到滿足感。」想深一層,很多父母都會跌入一個陷阱,就是急於教子女怎樣做功課,有的甚至代孩子去完成!真正能幫助孩子吸收知識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母的陪伴。
「最初我會坐在兒子們身邊,他們有他們做題目,我就看看書,讓他們感到爸爸也不『他條』。在適當時候,我也會給他們一些小貼士,重點時不要急於給他們答案,先讓他們摸索一段時間!」Tony 笑言這段「陪太子讀書」的時間其實只有一、兩年,好像詩鈞9歲時,做一條題目做了5小時,「當我靠近他 (詩鈞) 時 ,他馬上叫我不要告訴他答案,如果講了,他就學不到東西了。」 (往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