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專家之言 / 【家庭關係】黃麗彰:別把童年虧欠帶進家裡

【家庭關係】黃麗彰:別把童年虧欠帶進家裡

我曾觀察代與代之間的現象,發現縱使多盡責的父母,也會對下一代造成創傷,更何況有些不成熟的父母,遺下的問題就更大了。面對上一代所犯的錯誤,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反應;較普遍的做法是不想重蹈上一代的錯誤,嘗試做與其相反的事情,但這沒有解決問題,而且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很可能製造了另一種問題。

家庭關係

黃麗彰 本地著名婚姻輔導專家,並著有多本與婚姻有關的暢銷書如《婚姻中的創傷與饒恕》、《婚姻輔導解構》等。

 

或許上一代做過了一些無法彌補的錯誤,然而生命總有一些遺憾是補償不了的,若我們能以寬大的胸襟,承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便是真正的成長。

「無微不至」尤如監視

在育兒方面,有很多現代父母都是在被忽略的環境中長大,為了補償過去曾失去的關注,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注視過多,孩子連喘息的空間也沒有。近幾年我在輔導室看見的孩子,很多都是充滿焦慮,常怕自己犯錯,為何?因為他們經常被父母注視一言一行,就像有個錄像機在身旁,做甚麼事情也避不開父母的法眼,他們連犯錯的空間也沒有,試問孩子又怎樣能在錯誤中摸索屬於自己的路?

只讚不駡 不堪一擊

亦有些父母在小時候曾被諸多批評,飽受心靈創傷,為了不想自己的孩子經歷同樣的傷害,於是對孩子只有讚賞,沒有批評,結果孩子容不下半點負面的回應。這麼容易受傷,別人該如何與他相處?曾聽聞一個例子,有一對父母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對她只有讚許,她做任何事情在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再加上她有一定的聰明,客觀的表現也不錯,無論在學業成績、課外活動都獲獎纍纍。

父母的讚賞、客觀的表現都令孩子自以為是天之驕子;有一次比賽,她自以為必勝,但豈料結果名落孫山,她整個人都崩潰了。她把自己關在房中,不想與任何人接觸。父母的做法是想孩子不再承受他們昔日曾受過的痛苦,卻萬萬想不到過分保護令孩子不堪一擊。

不容衝突 更損感情

夫妻之間的相處又何嘗不受上一代的影響?有些人在父母經常爭吵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容不下夫妻間有半點衝突。夫妻衝突本來是正常之事,有時甚至可以幫助進一步互相了解,若過分逃避衝突,間接也是逃避親密,沒有真正的了解,縱使表面和諧,但彼此的感情可能是疏遠的。

既然不能糾正父母所造成的錯,難道我們甚麼也不做嗎?我們當然要處理,但不是從否定做法而來,而是由真正了解他們的做法開始,放下成見,進入他們的世界,由衷地體會他們的經驗,接納父母在歷史中曾犯過的錯,會擴闊我們的人生視野,從而衍生智慧,有了視野和智慧,便有機會看見出路。

上一代不好 ≠ 所有人不好

有一位妻子,她十分不滿母親那種自以為是的做人方法,因此她很反感別人自我吹噓,所以她接受不了丈夫常常「自誇」,她沒有體會丈夫以「自誇」為自我安慰的做法。但在她眼中,他像母親一樣,自吹自擂,惹她反感。為了令他變得「謙虛」,她常常貶低丈夫的成就。她為了糾正上一代的錯,卻幾乎把自己的婚姻推向離異邊綠,幸好她醒悟過來,願意反省自己。

她反問自己為何不能接受別人自我稱讚?於是她進入母親的成長世界,母親自幼的成長十分坎坷,沒有人呵護她、鼓勵她,於是她發展了這種自我勉勵的方法;妻子對母親的成長經驗有了深刻的體會,便衍生了由衷的諒解。在反省的過程中,妻子接納了上一代在歷史中走過的路,不再以批判的眼光評價母親,而是看見一個富有生命力的人求存的方法,她摒棄了偏見,生命的視野也同時擴闊,因為她不再活在一個自己編織出來的世界,而是懂得欣賞別的生命,妻子接納了母親,人隨之而變得寬容起來,便不覺得丈夫和母親是自吹自擂,與他們的張力自然便緩和起來。

我們活下去,仍會犯錯,下一代豈不一樣承受我們犯錯的後果嗎?我們堅信在天地之間有恩典,每一代自有他們的福氣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挑戰。希望下一代同樣接納我們的過錯,踏上他們成長的生命之旅。

 

原文刊於《FAM樂活家》Issue 16

 

 


親子理財遊戲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