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人物‧專題 / 【專題】認識星星孩子

【專題】認識星星孩子

大眾傳媒把自閉症孩子喚作「星星孩子」,意指他們搞不懂世界的規律,彷彿從別的星球而來,跟他們相處要有點板斧才行。

 

他們除了活在自己的世界,學習方法也有別於一般小孩,要是我們強把他們放進普通的課室裡,讓他們自行跟其他同學用同一套方法學習,可以猜到效果未必理想。

 
今期我們訪問了兩位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馬太和Mimi、資深幼稚園兼教老師馮老師、執教小學15年的郭老師和教育心理學家呂畇俠,分享師長怎樣跟星星孩子相處、說說讓他們在主流學校嘗到的融合教育好與壞,看看如何成就雙贏的共融文化。

 

1014A

情緒突發事件簿
一般人對於自閉症(Autism)的印象是他們好頑固、不能控制脾氣。在津貼小學任教的陳老師分享了以下例子:在一次集會,有位患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指智力較高的自閉症)的孩子,聽到台上表演者請大家再唱多一次之前唱過的歌時,反應很大,一邊用雙手做出交叉手勢,向台上表演者表示反對,一邊流淚:「他認為歌唱一次就夠,覺得無用重唱,也不明白為甚麼要重唱。」坐在這孩子身邊的陳老師只好拍拍他的背,稍加安慰,靜待他平復下來。自閉症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往往把身邊人殺個措手不
及,所以引來投訴。再者,教育局推行融合教育16年,將他們放進主流學校課堂,但又未給予適當支援,很多時也令老師叫苦連天。
其實,教育局推出融合教育,容許8類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簡稱「SEN」)的學生家長選擇主流學校,當中包括智力正常的自閉症孩子,令課堂管理變得不一樣,要實踐箇中良好理念,得靠家長先明白自閉症孩子的世界,尋求合適的對策。

 

自閉症的感覺敏銳得超乎常人,對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有很大反應。

感官過敏 易惹誤會
Mimi的兒子小時候對身邊很多事物都敏感,好喜歡看亮閃閃的東西:「有次婆婆穿有閃線的絲襪,一坐下他便走過去摸。」不知就裡,會給人以為是變態。她又聽過有孩子喜歡看旋轉的風扇葉,有的則好怕沙或鳴笛聲,為了讓兒子不要對周遭事過敏,要天天用豬毛刷替他擦身,令他慢慢習慣感官刺激,糾正問題。
今年,Mimi的兒子12歲,3歲半時被教育心理學家評為有自閉傾向、對言語的認知能力只有兩歲兩個月:「最初是由託兒所的老師發現的,兩歲半時,老師說他的說話、社交技巧不好,只會像鸚鵡般學舌,回到學校又不會不讓我走,很多時也逃避別人的眼光。3歲的時候到母嬰健康院見醫生,再排期半年做評估。」

 

碌車仔30秒 搶回注意力
從發現問題開始,Mimi和兒子的生活徹底改變——每半年要見一次教育心理學家、每三個月見兩次言語治療師,還有讓兒子學習日常生活技巧的職業治療師,下班後就跟兒子做家居訓練,教說話、教自理、訓練大小肌肉,還試過一個幫助提升專注力的訓練─讓兒子坐在椅上旋轉1.5小時,「職業治療師說有些孩子被轉完後讀書會更集中。」
家有自閉症孩子除要放遠眼光,還要學懂開放態度,接受非常理可以明白的狀況,嘗試不同的治療,適當時候給予孩子獎勵。

待續…

 

全文刊於FAM樂活家Issu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