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孩子入讀有兼收計劃的幼稚園便有受過訓的老師專責照顧,加上那階段老師不會嚴格規管秩序,所以遇到的問題較少,不過,一進小學,問題慢慢白熱化。
郭老師在小學執教15年,學校推行融合教育,校方鼓勵老師參與教育局提供的相關師訓,他與同事都是邊做邊學,上完才發現幫助不到處理具體的課堂管理問題。
「有次上課,我獎勵學生到電腦室上網,大家排好隊預備出發,但班上有個自閉症學生怎也不願排隊,問他為甚麼不跟大家去電腦室他又不答我,我既不可以強行拖走他,又不可以留他一人在班房,結果只好全班都留在班房。」郭老師說很多時課堂調動都因這個不合群且固執的學生而擱止,其他同學會覺得這個同學好麻煩、不喜歡他甚至排擠他。
校本支援 遠水救不了近火
自2008/09學年開始,教育局分階段推出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支援全港提供融合教育的學校,2012/13學年共530所學校獲支援,每周有教育心理學家到校,跟SEN學生的家長、有份教他們的老師、班主任開會,了解個別學生的問題、一同設計「個別學習計劃」(Individualized EducationProgram,簡稱「IEP」),也會接見學生。
但郭老師認為此舉治標不治本,SEN學生的問題,尤其是自閉症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即使有專家解答,一進班房又有新的、不能即時處理的問題發生。
「其他家長會覺得不公平,問『點解你成日見某某家長』、投訴『想見老師見唔到』」,他說學校也獲發額外撥款,但只用於增聘教學助理幫輕部分行政工作、指導特別輔導班,SEN學生的問題還得由老師自行處理,對於要兼顧教學、備課、改功課、開會、進修、帶隊的老師來說,日程早已填得滿滿,分身乏術。郭老師覺得,融合教育推行多年既未見成效,但卻令未獲充分支援的老師「索氣」。
由2007/08學年起,教育局為教師開辦照顧SEN學生課程,分為基礎、高級和專題課程,修讀時數分別為:30、60、90小時。局方要求每所學校最少有10%教師修讀基礎課程、最少3位教師修讀高級課程。若取錄了肢體傷殘及視障學生,須安排最少1位教師修讀「肢體傷殘」及「視障」的專題課程。 資料來源:教育局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