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成為母親後,生活的主軸就變成孩子與家庭 ─ 往日喜歡逛商場、買衣服或手袋,現在卻最留意育兒產品、玩具以及跟孩子有關的東西。無論來自什麼背景、階層,每一位媽媽都想給子女最好的生活,長谷川義史的繪本《媽媽做給你》,就講述一位媽媽如何透過縫紉機,彌補兒子失去爸爸的遺憾。
撰文:彭曉婷
作者延續前作《天國的爸爸》的風格,以時而生活化、時而詼諧的筆調,道出主人公的家庭在父親早逝的陰影下,度過苦樂夾雜的平凡日子。小男孩義史在讀一年級時,爸爸就因病去世,由媽媽獨力撐起一頭家。縱使物質匱乏,媽媽依然用自己的方法,務求令他的生活過得更舒適:用劍道褲裙的剩布為他縫牛仔褲;以襯衣的布料為他做運動服,以免衣服被汗水弄濕,結果當然是換來同學的嘲笑。然而,義史沒有責怪媽媽。
只除了有一次,媽媽堅持要出席學校的「父親參觀日」,義史衝口而出:「我要爸爸來我們班!你就做一個爸爸給我啊!你不是說你什麼都能做嗎?」即使媽媽的裁縫手藝再精巧,她也只能有點難過地說:「對不起啊,媽媽沒辦法做一個爸爸給你。」
到底義史的媽媽最後怎樣用裁縫車,為兒子帶來一個「爸爸」呢?在大家急不及待地看結局之前,也可以想像:若你們是故事中的媽媽,會用什麼方法為兒子變出一個「爸爸」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思考:義史的要求無意間傷害了媽媽,但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基於怎樣的感受呢?
生與死、母親獨自撫養孩子的辛酸、年幼的孩子隱約感受到媽媽的悲傷,卻不懂得怎樣安慰‧‧‧‧‧‧大家看這本書時,或許能感受到世間種種筆墨難以形容的親子情感。
另看《天國的爸爸》:https://goo.gl/rO5b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