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次世界大戰,以至現今的恐襲、敘利亞長期內戰,人類一直逃不出戰爭與恐怖主義的陰霾。美國詩人兼兒童文學作家 J. Patrick Lewis 的《百年之家》,以一間小丘小屋的視角,帶出一百年間的家族興衰史,以溫柔而憂傷的詩句帶出戰爭的無情,使孩子也能看到活在戰亂時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撰文:彭曉婷
小屋建於瘟疫盛行的1656年,故事則由1900年開始。一個家族發現山丘上一間破落的小屋,將之翻新重建,令小屋再次充滿人們的歡笑。小女孩長大後嫁為人婦,丈夫卻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善良平凡的老百姓好不容易盼來短暫的和平,豈料又聞納粹的腳步聲,再次被捲入戰火‧‧‧‧‧‧
書中處處道出戰爭的可怕:「戰爭讓她失去丈夫 / 讓殺人的罪惡變成道德」;「這究竟是誰的戰爭 / 白白賠掉數不清的生命」。然而,作者沒有過度渲染悲情,人們熬過一次次戰爭,為生活而振作,他們務農、釀酒,年老的母親目送兒孫離鄉別井,到大城市闖天下。
在這一百年間,小屋見證過人們振奮地展開收割比賽,又見過倉皇的難民湧入山丘。及至二十世紀末,當它以為自己即將「化入時間,灰飛隨煙」,沒料到重建再次賦予它新生。它就是人類歷史的縮影,在興衰中循環不息。
Roberto Innocenti 繪製的插圖極其精緻,有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如小屋的結構、人們的服飾與活動、動物。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看圖找不同」的遊戲,例如那個刻劃著「1656」的門牌,是在哪一年開始消失呢?曾在山上奔竄的兔子跟野狐,又在何時不見了?每張圖均隱藏更多小故事,如在1944年時,美軍的坦克車駛上山丘,一個面目黧黑的軍人俯身與孩子說話,一對中年夫婦帶笑擁抱,他們到底經歷過什麼?
各位爹哋媽咪,就與孩子一起在繪本裡,細味歷史的芬芳與苦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