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開展「漂流教室」時,我們有Open House Policy,因為來自香港、美國、瑞士、澳洲等的朋友,都會飛來找我們,因為來泰國很方便,我們亦可讓他們留宿,大家可盡興而談。
Open House 三個家庭同一屋簷
Open House的出現,是因為以前在香港生活時,幾家人去餐廳聚會,吃完聊完,晚上十、十一時就要回家了。但有open house,同一個屋簷下,兩三個家庭同住一段時間,那種化學作用很美妙。我們一起分擔家務,一起買菜,幾個太太一起煮飯,吃完了老公們一起洗碗,小朋友幫忙掃地、收拾。一起生活,跟朋友的感情就會更深厚,自己的經驗及記憶也會更豐富。
之後來到成都,我們每天都是Open House。這概念引來很多國內媒體的討論,有些不認識的人更問可否參加我們的Open House!而我們在成都的Open House亦有不少意外收獲。
話說我們兩個兒子(Michael和Jason)都跟同學玩得很熟,每天都帶同學回家玩。我們也很開心,因為同學之間玩的東西,跟和其他小朋友玩的很不一樣。有意思的是,這些同學大多是獨生兒童,沒兄弟姐妹,所以來我家玩得多,就和另外幾個同學混得如兄弟一般。有一次,有位同學仔在我們家裡吃飯,我就拍張照片給他媽媽說:「你兒子在這裡吃飯,你不用煮他的飯了。」
小朋友一起搶著吃飯
接著他媽媽用微信問我:「為什麼我兒子在你家會懂得拿筷子吃飯?他在家裡要爺爺追著一口一口餵的。」我問:「是嗎?他來在這裡,不但自己吃,還跟我兩個兒子一起搶啊。」我想,這是個一起成長的經驗,三四個小朋友一起吃飯,才會吃得開心 、吃得快、才會搶 、才會爭,不知不覺,吃得很飽,哈哈!
在我們家,小朋友是要幫忙「開飯」的!他們要清理枱面,擺筷子,準備水杯等,而每個小朋友都很樂意幫忙!但很可惜,有些父母實在過分痛惜子女,令子女習慣飯來張口,連少許感恩之情也沒有。你想想看,如果子女日後去到人家家裡作客,他們的表現就反映其個人素質。中國人的禮儀很多都跟食有關,食相如心相,看你怎樣食,就知你是個怎樣的人!
家長輪流Open House
而其他家長也漸漸發現小區Open House的好處,便開始邀請Michael和Jason以及其他同學放學後去他們家玩!所以不單我們有Open House,幾個同學的家都輪流Open House。於是,兩個兒子放學後,幾乎每天都去同學家玩和食晚飯,我和太太反而多了些空閒時間呢。
還有,我們小區內的Open House家庭,有韓國、日本、德國、北京等地的媽媽準備最地道的國際美食(也有素食版本給Michael和Jason),星期一到星期五,兩個仔享盡各地的佳餚!嘩,搞到我和太太都流口水呢!
孟子主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台灣親子書《放學後才是關鍵》的作者-黃能得所提出的「幼人幼以及吾之幼」,我們認為更適合現在的社會模式!我們只要伸延愛心,服務他人,一個不留神,反而自己也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