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學前101 / FAM教育 / 【放眼天下 ─ 德國#2】教育工作者何潔凝:學英文,愈早愈好?

【放眼天下 ─ 德國#2】教育工作者何潔凝:學英文,愈早愈好?

英語學習

何潔凝 (Ada)

遠嫁德國前,曾在香港做了三年中學老師,身心疲累。現於德國一間雙語幼稚園任教,重燃對教育的熱誠。細說德國教學點滴,反思香港教育。

對香港家長而言,「愈早開始學語言愈好」似乎已是金科玉律,所以三歲孩子讀幼稚園時已開始學英文,相比之下,德國小朋友要上小學三年級才開始上英文課,實在「輸在起跑線」!按道理說,香港人的英語能力應該比德國人高出很多,但為甚麼還有這麼多香港的年青人「唔識英文」?

學第二語言    跟學母語大不同

原來,孩子三歲之前,如果他們有40至60%的清醒時間都浸淫在第二種語言中,那麼孩子一般都是 Simultaneous bilingual(同步雙語),也是指他們以兩種不同語言為母語,這情況一般是因為家中父母各以不同的語言為母語,而且只跟孩子用自己的母語對話,對同時學習兩種語言來說,這無疑是最自然而有效的方式。

但請細想,絕大部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孩子,父母都是香港人,家裡以廣東話溝通,廣東話是他們的母語。他們一般只透過英文課接觸英文,即使他們上的是英文幼稚園,每天接觸英文的時間,最多也只有三四小時,以一個孩子每天睡十二小時來算,英語語境只佔他們清醒時間的四分之一,英語很多時只會是香港孩子的第二語言。

學習第二語言的方法跟學習母語不一樣,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在同步雙語的條件下同時學中英文,他也是要跟其他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一樣,從英文課中慢慢學習。

「愈早開始學語言愈好」的謬誤

其實「愈早開始學語言愈好」此原則,只適用於多學一種母語;如果是學第二語言的話,遲一點開始也可達至同樣的程度。

一般人覺得孩子學語言比成年人快,其實是因為孩子本身說話時的用字和句式較簡單,所以顯得「流利」,標準相對低。加上孩子每每從正規的課堂上學習英語,而成人學習時,很多時都只是每星期上一課,甚至只在家中自學,所以學起來,孩子的進度才會比成人快,如果成人也以孩子一樣的方式學,加上成人本身的母語基礎,很有可能會學得比孩子快。

還記得我讀大學副修西班牙文時,西班牙講師跟我們說,他的學生在西班牙密集式上了四星期課,回到香港跟他吃飯時,可以全程只用西班牙文溝通。那時我不相信,因為我在香港學了三個學期,到了西班牙的第一天,我連一句簡單的「我想喝水」也記不起怎麼講。最後,我在西班牙上了八星期課,每天四小時,回港後,我真的跟那個西班牙講師吃了那餐「全程只用西班牙文溝通」的飯,那年我二十二歲。

初到德國時,我也同樣每天上四小時的德語課,九個月後,我用德語面試見工,結果見成了我這一份幼稚園老師的工,那年我二十七歲。

高估英語的重要性

除了因為誤信「外語」一定要趁早學之外,另一個促使香港家長放棄孩子母語的原因,是他們過分高估了英語的重要性。

很多香港家長以為只要說得一口流利英語,將來前途必定無可限量。英文很重要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學好英文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際遇和機會。但別以為會說英文就所向無敵,在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所有道友流氓殺人犯都會說流利英語,那又代表甚麼?同樣道理,學好英語只是頭盤,一個人的有學識有教養、說話有內涵,才是成功的關鍵。只得流利英語會話,也許一開始可以騙得了人,但言之無物的話,別人多聽幾句便能識破。

 


陳廷三

親子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