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熱話網文講述一篇家長撰寫:阿仔去屯門讀書,是否很傻仔?不是說屯門很糟,而是香港大環境是咁的,大部分都是怪獸家長;一項調查訪問了近二百名家長後發現,逾九成家長認為子女能夠入名校,比下屆特首人選更重要,另有八成家長表示因擔心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失眠或哭泣,市場上確實鮮有這類逆流家長…
小一派位結果公布後,果然收到朋友來電求教。我這一輩人晚婚晚育,四十開外才為子女入小學張羅。想到以後還有漫漫長路,不禁覺得有點疲累。如果我們好命,子女應該入大學了,又何用今時今日才費煞思量?
手上有一間直資小學,再獲派一間津校,是大部分中產的處境。六年的交託,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朋友住將軍澳,他擔心該區童黨問題嚴重,若跨區到九龍塘讀,是不是就能避開童黨問題?
很多人認為,孩子易受朋輩影響,能夠讓他們在好的環境學習和成長,應會減低他學壞的機會。孟母三遷的教訓不也是如此嗎?但我覺得這是避不開的,舉個極端例子,孩子在學校沒見過童黨,在樓下便利店才第一次看見,他懂得面對嗎?會保護自己嗎?我認識一個男生,小學六年在九龍塘私立小學讀書,學校如人間樂土,師生相親相愛。升中了,他入讀一間成績稍遜的直資中學,開學沒多久便被同學欺凌,不懂應付竟哭了出來。
父母保護孩子到何時?你若有錢,可以搬到別區,遠離童黨的威脅,但你能保證他一世不會遇上惡人嗎?世間無淨土,你避到哪裡?有個朋友的女兒讀名校、住半山,她說最不喜歡到九龍,因為那邊的人沒禮貌,就是坐港鐵,列車過了海,人也變得粗魯起來。她只想來往中環和半山,將來上班最好也在中環。
當時初中的她說出這樣的話,我印象甚深,那簡直成了我育兒的反面教材。我們年少時有誰沒有在學校見過人說粗話、打架、抽煙?人家壞,更警惕自己不要學壞嘛。要孩子在無菌空間長大,毫無抵抗力,父母到底是愛他還是害他?
原文刊自《管教,一輩子的倒瀉籮蟹》陳惜姿 著
http://www.enrichculture.com/publishing/index.php/–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