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社工兼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岑穎忻指在兒童為本遊戲治療中,會細心觀察小朋友並在遊戲過程中,透過肯定的說話,幫助孩子建立成功感,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如果家長遇到以下相同情況,可以參考治療師的應對語句。
當孩子首次嘗試便做到時:
「你做到了。」
「你見過,你便記得了。」代替「你爸爸向你示範過如何做的。」
「你學過,你便記得了。」代替「老師教過你如何做的。」
當孩子第一次做不到,但試做第二次,或繼續試,卻仍未做到時:
「這個不容易,但是你肯試。」
「這個不容易,但你好想做到,你肯嘗試。」
「這個不容易,你試用不同的方法。」
當孩子再試做便做到了:
「這個不容易,但是肯試,你便做到了!(或你便成功了!)」
「這個不容易,初時以為做不到,不過你肯試,你便做到了!」
當孩子的能力真的做不到時:
「這個有點難,如果你想我幫你,你告訴我。」
當孩子叫你幫助時:
(你要認真看看,做個不容易的表情)「這個有些難,我們要合作,你幫我這樣…(叫小孩參與一部分,如拿著某東西)」
(當完成後)「這個有些難,不過我們合作,我們做到了!」
當孩子做不到放棄時:
「你不想繼續,你決定現在不做了。」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想放棄的事是一定要完成的,如做功課,家長可以這樣回應:
「我見你現在不想做了,這麼你休息一會(叫孩子離開書桌,去吃點小食或喝果汁等),但功課是一定要完成的,等一會,爸爸/媽媽陪你看看如何完成吧!」
總而言之,遊戲治療是輔導兒童的一種方法,無論孩子做到與否,我們都不帶批評,無條件接納他,那才可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包括接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且願意為目標而努力,即使失敗了,仍會肯嘗試,邁向人生真正的成功。
資料來自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智趣星」季刊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