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一個講座問在場家長:「若有天,你的子女告訴你他在學校成績名列第四,三甲不入,你會有怎樣的態度和回應?」幾乎全體與會人士,都表示對此成績十分滿意,除給予獎賞和鼓勵外,不會再作額外要求。但我請他們撫心自問,這是否他們真實的回答,大部分家長開始表現遲疑,因為不少父母仍不滿意子女取得這個成績,必然會表達希望子女能考獲全班之首的心聲。
考第四名 仍要捱罵
小雄是是一個聰明自負,卻不願勤奮向學的孩子,在學校一向保持著中等成績,全班四十位同學中,他的成績是大約在二十名間。升上中二時,他突然發奮圖強,致力向上,更在上學期考得第四名。他十分興奮,放學回家,立即拿成績表給母親看,期望得到家人讚賞。
母親從廚房出來,看見兒子明顯進步的成績,表現得十分開心,不停稱讚;更立即跑回廚房,把正準備做晚餐的餸菜,全放回到雪櫃中,說要到酒樓慶祝兒子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回到客廳,與兒子傾談討論著學校情況,氣氛融洽愉快。父親放工回來,看見母子二人安坐廳中,太太不在廚房煮飯,飯枱沒有飯菜,感到很不高興,立即質問為甚麼還未預備好晚飯。母親解釋是因為兒子考試成績優良,要獎勵他,想全家一起到酒樓慶祝,並示意兒子拿成績表給父親看。
小雄把成績表交給父親,滿以為可以同樣獲得稱讚。不料卻聽到父親高聲而帶著不滿的回應:「考第四名,有甚麼好慶祝!這是不長進、沒出息!要慶祝,入得三甲再說吧!看你哪有能力考得更好成績?」父親再回頭向母親高呼:「還不快快煮飯!」原本融洽的氣氛被打消了,母親趕忙到廚房預備晚飯。小雄興奮的心情冷卻了,他沒發一言,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間。
期望過高 帶來打擊
期終試的成績表派發了,小雄的成績入了「三甲」,卻是全級倒數的第二名,被學校留級。父親更有足夠理由,確認自己對兒子的指責沒有做錯,每次見到成績表都嚴加苛責。兒子對學習的主動性卻日漸下降。從此以後,小雄的學業一蹶不振,考試成績排在三十名外,更是每兩年升一級,令父母非常失望。
他父親深信嚴父出良才,期望兒子有更好的成績,不希望兒子滿足於少許成就,他更相信以嚴詞,可刺激兒子加倍努力。但他沒有想到這會弄巧反拙,當時的態度和所說的一段話,產生收拾不了的惡果。
首先,對兒子成績明的進步不作讚賞,反而表現不滿,打擊了他學習的熱忱;指孩子「不長進、沒出息」,挫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感到自己盡了力仍不能達到父親要求,因而質疑自己能力,產生自卑感。末端一句「看你哪有能力考得更好的成績!」更令孩子感覺到自己技不如人,從此自我放棄,不再自愛。父親呼喊母親「還不快快煮飯!」摧毀了家庭的融洽,讓孩子產生自責,感到母親因自己而受委屈。
信心重建 須經年月
我跟小雄父母相熟,發現在事件發生後的3、4年,小雄的學識仍停留在中二程度,但他明顯屬機智聰明類型,我相信他是可造之才。經小雄母親提此事,才明白事件因由,全是父親一手造成。
後來小雄父親接受我們的意見,以鼓勵代替鄙視,以稱讚代替苛責。隨後更安排他到外國留學,在母親的陪同下。著力重建小雄的自尊和自信心。事隔多年,小雄在28歲那年,終於取得第一個學士銜,學成歸港,並重建自尊,自信,一洗頹氣,在父親旗下公司發展事業,更獲得父親和同事的稱讚與認同。但信心的重建,要歷時多年,過程也實在不容易。我在想,倘若小雄父親當年跟隨小雄母親意願,到酒樓吃一頓飯,並讚賞及輕鬆鼓勵小雄一句:「再加努力,必定能考入三甲,更有機會考第一呢!」定會增強小雄的自信,何須浪費這麼多年的光陰?
父母對子女有所期望是必然的事實,若沒有期望,則不可能培育子女成才,但過高而不切實際的期盼,則是對子女自信和自尊的嚴重打擊。若家長還是要問我,究竟怎樣才能讓子女考到第一名?我會輕鬆笑說:「那必須要學校的配合:只要全校各班級只安排一名學生就讀,不就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