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FAM教育 / 【最重要的特質】過來人分享 名牌大學收生準則

【最重要的特質】過來人分享 名牌大學收生準則

 

牛津大學前任校長賀慕敦教授(Prof Andrew Hamilton)曾來港,說過他們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這亦是牛津大學收生要求之一。現任校長理察森教授Prof Louise Richardson牛津學生需要自由的思考,去探究和表達己見。

聖保羅書院中學畢業,然後到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歷史和文學,再去英國牛津讀公共衛生碩士課程,香港牛津劍橋校友會前任主席黃Michael)能成功考入英、美兩地的大學,他認為兩地均要求學生要帶創意思維。

然而在出版社工作時,曾接觸過不少幼童,發覺他們根本沒時間天馬行空,「現時的家長安排子女學很多興趣班,訓導小朋友十項全能,令到一日二十四小時密麻麻,時間都不夠用,根本培養不到小朋友的好奇心、熱情和自主思考。」

 「我聽過有小朋友問父母問題,點解天空係藍色?但家長基於時間緊迫,有些會索性告知答案,有些家長會打住小朋友,甚至話小朋友煩,這樣是會令到他們不想再問問題。」他認為即使家長不懂回答,可以反問小朋友說「不如你話個答案俾我知啦。」

他指出,不要浪費每一個可與小朋友溝通,甚至問他們問題的機會,即使每天只是短短數分鐘。「家長放工回家,小朋友拿出畫作給你看時,不以推說累而不珍惜這個和他們溝通的機會,可以問下你畫甚麼呀?為甚麼畫這個?為何要這樣畫?」

他又舉個列,有份功課,老師問:「What is the greatest force on earth?」小朋友答:「LoveMichael說:「老師可能是預計你答物理學上的東西,在一份家課來說未必準確,但家長千萬不要就此就小朋友是錯,可以藉此問他為甚麼這樣答,引導他去思考。」他指海外名牌大學面試時,面試官往往就是問這些不著邊際的題目。

創意由小時候培養

他指大部份著名大學的教育均要求學生有創意,因為他們的學生不止是知識的載體,要有自己的意見及想法,學生應該學會用知識去找尋另一種知識。這些創意思維,正正就需要在幼兒及小學就要開始培養。

他笑言,自己亦曾是一個「受害者」,「因為要考好成績,只係需要讀書同埋讀書。」最終雖然成績不錯,但原來當日考入牛津,亦非一帆風順,要考第二年才成功。「因為牛津要求你寫一份個人陳述去介紹自己,我回想自己寫得唔係咁好。」被人拒諸門外,不過Michael有放棄,再次報名。

 「我第二次會好有策略地去寫,對於為何有興趣讀牛津,不可只是人的故事,要寫的深入一點,好像你想跟某一位教授,而你對於想報的科目有甚麼目標、研究方法,在學術上帶來甚麼新意和觀點,你有否潛質去填補某些知識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