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車衣女工,起初在工廠打工,女兒出生後就把活兒拿回家,方便兼顧家務。母親造的是旅行袋,女兒們幫忙把母親車好的袋子裡外對翻,鄧依萍記得那些牛仔布好硬,手掌經常染滿藍色,但見到一件件製成品時,心裡會有一份莫名的滿足。
媽媽也會給她們少許打賞,做得好的就可以幫忙更多,多勞多得。鄧爸鄧媽的工作都很具體,可以穿,可以用,讓孩子見證平凡物料如何變成漂亮而實用的製成品,可有些步驟卻又心急不來,一定要按部就班去做,否則弄巧反拙。鄧依萍自覺那invisible變成visible的過程,對她是一種生命的啟發。
做家務培訓領導力
她們還小的時候,父母擔心女兒的安全,向來都不許她們落街。除了周六。每逢周六,最早起床的一個,就可以跟媽媽上市場買菜。今天的孩子半點不會稀罕,甚至覺得有點兒「搵笨」,但當時對鄧依萍六姊妹來說,那是很大的獎勵,因為可以跟媽媽先在茶餐廳或茶樓吃早餐!
母親在買菜過程訓練她們加數,例如買了5元青菜,10元鮮魚,就會問:這頓飯到底要花費多少?父母久不久又會在國貨公司買家電回去給女兒當玩具,包括焗爐、榨汁機、打蛋器等,然後教她們該怎樣把西瓜打成果汁放冰箱,又如何利用打蛋器和焗爐做出美味的蛋糕,對女生來說,那的確是很好的玩意,慢慢也創作出更多的菜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