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考生平均須取得 21 分才有希望進香港的大學,中英文比較難取得高分,當作各取三分,其餘三選修科就須各取 5 分,才滿 21 分僅僅夠進大學,所以必須於初中已及早準備,不夠時間理解及溫習,就沒有進大學的機會。
經十年來觀察不少家庭,大多數父母有自我安慰的心裡,高估子女的學業能力,低估文憑試的難度及所需準備的時間,中六學生同一時間面對七科再加校本評核,而想取得七科各最少 5 分的成績,是首一成考生才做到。
有見及此,我為 DSE 理科學生設計了以下的學習計劃:
* 中三必須自學完成至中六的數學課程,並做二十年以往試卷,留下最近期以往試卷在中六做。
* 中四暑假前必須自學完成至中六的物理、化學、生物的課程。
* 中四末暑假起至中五,報讀DSE物理、化學、生物的補習班。
* 中五做物理、化學、生物的二十年以往試卷,留下最近期以往試卷在中六做。
* 中五末暑假起至中六,報讀中英文及通識的補習班。
* 中六照學校進度,讀中英文及通識,以及完成餘下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以往試卷。
此學習計劃的原則如下:
‧ 理科和文科學生都必須考數學,所以理科學生會覺得數學相對容易,應可以自學部署
‧二十年以往試卷包括香港舊制度的會考及高考。
‧參加補習班的原因,是中學文憑試由考試局包辦,考生需要熟悉不同考官出題的 風格,如果不習慣題型及風格,在考試時間緊逼及壓力下,有些學生嚇了一嚇,頭 腦轉不了彎或出現空白,回答不了,考完後才知道其實懂得做,但已太遲了。
按照以上進度計劃,小學六年級之前就必須搞好中英文,因為中學未必有太多時間 提升中英文的水準。
所以,如果孩子是六歲以下,我會請家長集中發展他的溝通、思考及想像力,可參 考前文關於語言訓練的關鍵步驟,和第七章的思考訓練。如果孩子已讀小學,我會 請他把中英文放在第一位,並遵守前文所提的語言訓練的關鍵步驟。如果子女已是 中一學生,我會請他把數學放在第一位,並須遵守以上學習計劃及學習的四大關鍵習慣。
相關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