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學前101 / FAM教養 / 【親子熱話】化解長孩妒忌情緒

【親子熱話】化解長孩妒忌情緒

幼兒在18個月開始,會發展出妒忌情緒。小朋友的妒忌通常出現在兄弟姊妹之間,特別是第一名孩子(長孩)要面對第二名孩子出生時。註冊社工兼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岑穎忻表示,很多家庭都會生育多過一名孩子,因此如何處理長孩對弟妹的妒忌心,是父母關心的課題之一。

從一個新角度了解孩子

外國有不少文獻,研究長孩面對弟妹出生時,會有甚麼心理、情緒和行為反應。研究所得,長孩會增加哭鬧、變得活躍和難以管教。其實,當弟妹出生,長孩面對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捩點-由獨生子女變成有兄弟姊妹 (Transition to sibilinghood, TTS),因此父母應從一個新角度了解長孩的行為,明白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不是把長孩在弟妹出生後的行為轉變,統統歸因於妒忌。

長孩和父母一樣 面對生活轉變的壓力

每個人面對生活轉變,不論好壞,都一樣會感到壓力。當第二名孩子出生後,長孩要面對不少轉變,如同住家人增加、家裡佈置和設備改變、照顧者改變、生活作息安排改變等。面對壓力,長孩會感到焦慮,焦慮使他們哭鬧、變得活躍,甚至容易發脾氣。

長孩和母親關係改變

女性天生和初生孩子有特別親密的聯繫,如母乳餵哺孩子。當第二名孩子出生後,母親與長孩的親密聯繫自然減弱,對長孩的注意亦會減少,但對他們的要求卻會提高,期望長孩表現得像一個哥哥或姐姐,會自律和懂事;另一方面,失去母親的關注,令長孩感到失落和失去安全感,對母親有負面的感覺。

環境因素影響長孩行為

父母的關係和情緒都會影響長孩的情緒和行為。孩子在4歲之前,比較多用右腦,行為主要受情緒所影響,即使孩子年幼,認知上未能了解父母的關係,但感情上卻像海綿一樣,吸收父母的情緒。父母情緒如何,孩子情緒也如何。如果父母未能同心面對新生孩所帶來的挑戰,長孩便較易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相反,如果父母能樂觀面對挑戰,同心合力,長孩也會較易適應弟妹帶來的轉變。

陪伴孩子準備迎接新生孩

母親由懷孕開始,已經改變了和長孩的相處方式,如不可陪孩子跑跑跳跳,因此父母在這個時候已經要向長孩解釋,讓他們準備生活上的改變,此外父母買物品準備給新生孩時,最好能帶長孩一起去,讓他參與,如讓長孩選顏色,會有助長孩對弟妹產生感情。父母也可以帶長孩參觀母親將會分娩的醫院,送一個嬰兒公仔給長孩,讓他學習替公仔換尿布、餵食等,也有助長孩接受弟妹的來臨。

協助孩子和弟妹相處

長孩會遇到如何和弟妹相處的問題,他們可能會想親近弟妹,和弟妹一起玩,或模仿父母照顧弟妹,但父母會擔心長孩太大力,會弄傷初生嬰孩,所以父母要從旁協助,幫助哥哥姐姐和弟妹建立親密關係,包括有適當的身體接觸。父母也應該邀請哥哥姐姐做小助手,如幫父母拿毛巾,令哥哥姐姐有份參與照顧弟妹。父母要肯定他們的幫助,令哥哥姐姐覺得自己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知道爸媽不是只會照顧弟妹而疏忽自己。

父母要體諒和包容

面對弟妹出生和生活安排轉變,孩子會感到壓力,有些行為問題是難免會出現的,父母要多包容和體諒,不要縱容,但也不要太嚴苛。父母可用同理心方法和孩子溝通,如對他們說:「爸爸知你想媽媽陪,爸爸也很想媽媽陪,可是媽媽現在很忙,所以爸爸先陪著你,你想爸爸陪你做什麼?」

父母同心 孩子便能渡過難關

父母要同心合力,互相幫助,保持家庭氣氛輕鬆愉快,這對安撫孩子負面情緒有很大幫助。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致,並且和孩子有商有量,多留意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行為問題自然有所改善。

 

參考資料:「學前期兒童情緒教育錦囊」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2005、
「兒童情緒發展與輔導」《兒童發展與輔導》

以上資料來自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智趣星」季刊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