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爸爸媽媽都有和孩子一同買旗,甚至賣旗的體驗,但可有想過,單單參與這些活動而缺乏引導,未必有助孩子明白付出金錢去幫助別人的道理?理財教練林昶恆也是一名父親,他指出大家下次和孩子做善事時,可用以下方法建立他們的同理心,甚至正確的金錢觀!
我最常教導孩子金錢奉獻的做法便是慷慨捐輸,例如跟孩子一起選擇一些打算捐款的機構,例如:保良局,東華三院和公益金等等,然後跟孩子一起觀看這些慈善機構的背景和服務,看孩子對哪一種項目較為關心,例如兒童院,興建小學和療養院服務等等,決定了便再考慮需要捐獻多少才適當。
由於孩子沒有工作收入,大部分收入都來自零用錢,所以需要捐獻的金額應該是零用錢的一個百分比,不妨先由孩子提出,如果父母認為可以再增加些,便反建議,直至達到一個雙方都認為合適的金額,假若孩子堅持不能夠超過一個數目,不妨先跟孩子的說話去做,到將來再與他商討是否有調整的需要。
此外,每年接受了捐款的機構,都會寄來一些報告,到時可以將報告與孩子分享,讓他們知道捐獻的金錢變成了甚麼成果,鼓勵他們可以再進一步幫助他人。有宗教背景的家庭,亦可以考慮透過教會做奉獻,但教會對奉獻的用途跟慈善機構捐款的用途可以很不同,假如家長有既定選擇,便要先選定,然後才與孩子討論。
延伸閱讀:《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林昶恆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8WNw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