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FAM教養 / 【解難力】共同解決問題代替責罰

【解難力】共同解決問題代替責罰

孩子犯錯並不是問題,但如果他們不能夠從錯誤中學習,重重複複,不斷再犯相同的錯誤,這才是大問題。所以如何解決問題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可以根據幾個步驟,務求令孩子和家長之間,找出一個雙方都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

葉偉麟 兒童行為治療師 在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主修輔導及心理學;梁婉珊 精神科醫生 曾擔任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臨床助理教授;兩人合著《父母一句話,啟動孩子解難力》。

首先要邀請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家長可以用一張白紙寫下雙方意見,最好先給孩子機會和空間,先行表達心目中的解決方法。記得要聆聽及接受孩子的心聲,即使孩子建議的方法未必可行,甚至有點荒謬,但請緊記我們要放下個人、別人及社會的價值觀,先全盤接受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待孩子表達完建議方案之後,家長才進一步加入建議,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換言之,這個階段只是寫下雙方所有意見,不用套用對與錯的標準。

大家再次看一遍所有寫下的意見,然後進行意見篩選,互相商討,決定哪些可行,予以保留,並刪除那些不可行的意見,目的是篩選出雙方都願意接受的解決方案。

在保留意見的時候家長可以說:「這個方法看來不錯,我們把它保留下來。」在刪除不可行的意見時,家長可以解釋:「這個方法會影響到其他人,所以我們還是把它刪除了」,或者「這個方法似乎行不通,因為……」,目的是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正在篩選出一個合乎理性及顧及他人感受的選擇,而不是一面倒地認為家長的意見是最好,孩子的意見就不能接受。

聊出有規矩的孩子

在以下這個案例中,孩子因為屢次欠交功課,被老師投訴。媽媽靈活運用各項技巧,代替懲罰孩子,終於促使兒子與自己一同解決問題。

對話內容 技巧
(檢視自己情緒是否平復。先深呼吸,冷靜下來。) 察覺自我情緒
媽媽:因為欠交功課被老師投訴,我想你一定會感到很難受了。 確認背後的情緒
孩子:是啊……

媽媽:媽媽也擔心這個情況會不斷發生。

直接說出感受
孩子:……

媽媽:我們一起想想,看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吧。(取出紙和筆)我們都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寫在紙上,再決定哪些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媽媽真的很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先由你發表意見吧。

邀請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唔……叫老師不要派發太多功課吧。

媽媽:我寫下「叫老師不要派發太多功課」。還有呢?

聆聽及接受心聲
孩子:媽媽每晚也會幫我檢查功課。

媽媽:我也寫下「媽媽每晚也檢查功課」。還有呢?

聆聽及接受心聲
孩子:唔……即使我欠交功課,媽媽也不用擔心。

媽媽:我也寫下「即使欠交功課,媽媽也不用擔心」。

聆聽及接受心聲
孩子:我想不到了。

媽媽:現在到媽媽發表意見了。我寫下「你每天在學校填妥功課冊」、「你確保完成每天的功課」,以及「媽媽每天打電話到學校詢問你的情況」。好,現在已經一共寫下了六個意見,我們一起看看哪些能夠幫上忙。

篩選意見
孩子:不要「媽媽每天打電話到學校詢問你的情況」這一項吧。

媽媽:你似乎不需要媽媽提醒也做得到。

篩選意見
兒子:是啊!是啊!

媽媽:「叫老師不要派發太多功課」這個方法似乎行不通,因為這是老師的決定。「即使欠交功課,媽媽也不用擔心」似乎也不可能,因為如果你不斷欠交功課,媽媽的確會擔心你留班,甚至被趕出校。現在只剩下「你每天在學校填妥功課冊」、「你確保完成每天的功課」及「媽媽每晚也檢查功課」三項。

篩選意見

 

兒子:唔……

媽媽:如果我們一起合作,去執行這三項,我相信你再也不會欠交功課。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執行?

兒子:我每天在學校填妥功課冊,然後回家完成每天的功課,媽媽每晚九時前也會幫我檢查功課。

媽媽:好,由明天開始我們便一起共同執行這三個項目吧。

商量如何執行

 

 

延伸閱讀:《父母一句話,啟動孩子解難力》葉偉麟、梁婉珊著

電子書試讀 : https://goo.gl/iexJ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