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父母如果處理得不好,戰線會不斷移,處理得好,孩子快快就回歸到正常情緒。這單元告訴你,6種爸爸媽媽常犯的溝通上錯誤示範,教你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孩子氣情緒得以快速平復?令孩子更願意跟你合作,因應你的期望,發揮潛能。
葉偉麟治療師 ( 兒童行為治療師 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輔導及心理學 )梁婉珊醫生 (精神科醫生 曾擔任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
開始之前,我們先看看一些例子,試代入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你是孩子的話,聽到這些說話,會有甚麼感受呢?
1.指責反問
「為何你從來也不聽呢?你還要我說多少次啊?」
「你到底想怎樣?為何硬要和我作對?」
「你還要帶給我多少麻煩啊?」
2.比較
「你為甚麼不能像姐姐一樣乖巧呢?經常要我操心!」
「你看看別人,他們都很安靜,你就靜一靜吧。」
「人家成績這麼好,你就這麼差勁,你要努力啊。」
3.威脅
「你再不停止,我就打你!」
「立即停止哭泣!三!二!一!」
「一小時內完成所有功課,否則不許吃晚飯!」
4.侮辱
「真是人頭豬腦,這麼簡單也出錯!」
「你幹嘛這樣做,你是傻的嗎?」
「你真的不知所謂,看到你就心煩。」
5.冷嘲熱諷
「你真是天才啊,明天考試還不溫習,一定充滿信心了!」
「你的衣著真夠前衛,前後倒轉了也有勇氣上街,好一個時尚模特兒。」
6.預言
「你的成績這麼差,將來肯定找不到工作,做乞丐吧!」
「你太自私了,所有朋友肯定會和你絕交。」
「這麼小的東西也辦不到,將來一定辦不到大事。」
如果有人用這些對話方式要求你合作,你們聽到之後都會產生一些負面感受,對嗎?你還會乖乖合作嗎?肯定不會。
偏偏有很多時候, 家長不知不覺都會使用了這些方式跟孩子溝通,反而刺激了孩子的杏仁核,進入戒備狀態,避開了前額葉皮質作出理性及顧及他人感受的選擇,結果孩子反擊。更加可悲的是,家長如此的對話方式,或明示或暗示,表達出一個信息:孩子不夠好,處事一塌糊塗,是個失敗者。這對孩子有極深遠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