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或行為失控,不表示他們是「問題兒童」。只是他們心中有些問題,暫時未懂如何解決。其實他們最渴望父母以同理心去看待自己。
葉偉麟 兒童行為治療師 在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主修輔導及心理學;梁婉珊 精神科醫生 曾擔任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臨床助理教授;兩人合著《父母一句話,啟動孩子解難力》。
換句話說,家長不要只著眼於孩子的表面行為,反而要問一個問題:「其實孩子正在表達甚麼情緒?」是失望?傷心?憤怒?討厭?難受?委屈?慚愧?寂寞?內疚?妒忌?無聊?恐懼?
無論你喜不喜歡孩子的行為,是否覺得幼稚和荒謬,都不應用批判眼光去指責。在孩子眼中,他們正在面對的事或情緒,對他們來說是最真實、最重要的。
管教孩子的第一步是要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應該尊重孩子,陪伴他們經歷,站在他們的立場看事物。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感受被明白(Feeling Felt)。事實上,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往往正是最需要被接受的時候。當我們能夠完全接受孩子的情緒,他們自然可以冷靜下來,把說話聽進去。這是唯一有效、事半功倍的方法。
電子書試讀 : https://goo.gl/iexJ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