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FAM教育 / 【資優方程式】沈詩鈞爸爸沈振雄 (Tony):學業成功靠專注

【資優方程式】沈詩鈞爸爸沈振雄 (Tony):學業成功靠專注


沈振雄 (Tony)

育出兩名資優兒,大仔沈怡謀取得牛津大學數學一級榮譽學位,其後攻讀博士,現於University of Reading 擔任數學講師。細仔沈詩鈞於2007年以9歲之齡入讀浸大數學系,今年於UCLA擔任客席助理教授。沈振雄有一套獨特的家庭自學法,亦以此義務輔導不少學生及家長。

 

孩子成績好由家庭歸屬感開始,如果孩子與父母關係密切,孩子就不想令父母失望,必會走正途。下一步,家長及孩子應共同定立及專注於一個清晰目標,做好計劃和時間表。


 

愈少目標 愈易成功

巴菲特長期在全球首富榜排第二, 有一天,為他做了十年私人飛機師的弗林特,請教巴菲特如何命中事業及生活的目標。   巴菲特教他寫下25個他工作和生活的目標,然後再認真思考當中哪5個是重中之重。

 

巴菲特問他,有什麼計劃來實現這些目標? 弗林特說,會努力實現最重要5個目標,同時也會花些時間去追求其餘20個目標。  巴菲特答說:錯了,說「不」愈多愈成功,當你去追求最重要的第1-5項時,第6-25項就是干擾。

 


專注於一個清晰目標

九年來,我從事義務學業輔導,發現很多父、母及子女三方的目標並非一致, 雖然都想子女成績好,但並非三方的首要目標。 例如父母把課外活動填滿子女時間表,或經常和長時間回鄉,又或者零晨下班回家叫醒子女陪他們看電視,而子女沉迷上網、社交媒體,夜遊等,太多事項凌駕在子女學業之上。

 

父母及子女應共同專注於一個清晰目標,沒有目標就不知道甚麼是機會,機會在面前走過也不醒覺,錯過時機或未預早部署,很難事後彌補。沒有共同目標,也就沒有計劃,亦沒有時間表,子女成績很難好。

 

無論學校如何好,也不及有目標及懂得培育子女獨立成才的父母。孩子變好變壞,大都發生在暑假之中,所以家長助子女規劃暑假很關鍵,之後如何部署升小一、中一及大學,每階段都是重要的一步。

 


小學生 打好中英數基礎

每一時段必須集中火力,專注解決某一個困難、或某科或某一考試測驗。每一時段只有一個事項,須有清晰且具體目標、 計劃及時間表,才會有效解決問題, 隨後再解決下一個困難。

 

幼兒至小學應多朗讀、 多閱讀、多做作文, 打好中英文基礎, 一生人的八成知識都是通過閱讀吸收,對閱讀及作文沒興趣是學習最大障礙, 而且影響日後社交及溝通能力 。

 

我經驗所得,很多學生的數學追不上課程,問題始於小四,不及時補救會後患無窮;而如果最遲中一不發力追回,就不夠時間在文憑試考得好成績。

 


中一至中四 超前自學數理科

如果中英數基礎打得好,我建議以下部署:有志讀理科之學生,應利用中一至中三,自學讀完六年中學數學課程,開始試做文憑試數學卷; 然後於中四集中火力,自學讀完中六之三科選修科,例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到了中五,集中做三科選修科的二十年試卷;到了中六,集中溫中英文、通識和完成 SBA (佔兩成分數)。如果等到中六才溫七科加上SBA, 一般學生很難取5*或以上。

 

如此部署的原因是,三科選修科必須各考得5級或以上,而中英文難取高分,可當各考得3級,這樣5科21分才剛剛夠入資助大學資格。

 

你可能會問:學生本身已要做功課,如何有時間超前自學?每間學校的功課量都不同, 我建議,升中一時應選取每天功課量少於九十分鐘的學校,忌盲目追求名校,如果我的學生每天做功課要超過九十分鐘,必定安排他轉校。目前,我所有學生每天只花一小時做功課,再用兩小時超前自學,週末兩整天也自學,不明白就回校問老師, 除中六外, 無人補習, 並每科讀完一年課程後, 在我面前做兩份學校以往試卷。

 

以上部署,經過幾年考驗,對理科生行之有效。由於我沒有學生高中讀文科,暫沒有相關經驗分享。專注於清晰的學習目標,已是成功的一半。至於如何以日常紀律、計劃及時間表,令孩子成功邁向目標,下文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