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孩子,奉旨玩水,樂透了。然後,就是最重要的染布步驟。在棚內放有幾缸藍染料,小孩子圍著染缸,手拿創作,然後Max 一聲令下,孩子便把自己的白布整個浸在染缸中,然後大家唱唱歌。
簡單的藍染,幾歲小孩都能應付有如。祖屋改建而成的染布工房,是Max 這年來的心血,看見孩子因藍染而驚喜,他也就滿足了。唱數,幾分鐘後白布拿起來,你會發現白布變成一塊青一塊藍的,待青的地方都接觸到空氣,氧化成藍色,便可以進行第二次染布了。Max 再一聲令下,孩子們的手,又落入染缸之中。如是者,孩子雙手上上落落,五次之後,染布程序便完成了。
未知的美
接下來,是教人最期待的一刻了。孩子把自己綑上去的橡皮圈和木衣夾統統拆下來,翻開已被染藍的布料,「嘩!好美啊!」孩子看看自己手上的,又看看朋友仔手上的,其中一個小女孩說:「我明白了,我們夾上衣夾的地方便上不到色,所以便有圖案了!」就是這種自我發現的旅程,最珍貴。也就是這種未知之數,教Max 對藍染著迷。Max 笑說:「看著白布突然變藍,好像變魔術一樣。對初學者而言,你永遠無法預計這變化。據說,藍染是台灣每個小學生都會的玩意。為甚麼人家年紀小小便可以嘗試這麼開心的玩意兒?我也很想把它帶來香港。」可是,夢想是美的,實踐卻總有無數困難。這工房算是有地利了,容許用柴火、山水、海水來做藍染,加上台灣布料跟藍草提煉的藍泥,做出最原始最有感覺的藍色小物來。但那染缸是有生命的,不能就這樣置之不顧,要維持它的酸鹼度,太低染液會死,太高又沒法還原。所以在日本,養染缸是一門專業,Max 也是經過無數失敗,才有今天這工房。
「天然染料與化學染料不同,我們的顏色是一層一層的染上去的,有種自然的美感。即使染料落在皮膚或指甲上,也不會對人體有害,但可能要四、五天才能洗掉。」所以有個溫馨的提示,孩子見水便會不受控制,所以染料有很大機會會落在孩子的衫褲鞋襪上,既是染料,也就無法洗掉,特別是麻及棉質的衫更甚,故前來體驗藍染,最好穿一身舊衣,即使染色了也不覺心痛,這樣孩子才可玩得盡情。
撰文︱陳琴詩 攝影︱ Brian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