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高小101 / FAM教養 / FAM健康 / 【FAM專題 】家長必看!我的小一Portfolio

【FAM專題 】家長必看!我的小一Portfolio

大人們一直在做做做做,某程度上,是要把孩子包裝成一個「完人」般推銷出去,於是,一切難免以量取勝。爸媽都祈求校長見portfolio如見人,即使面試時的小不點屁股坐不定嘴巴撬不開,但「代表」他的
portfolio,卻份量十足的在展現著他的能力和成就。可是,作為portfolio的主人,孩子認為這堆資料夾能代表自己嗎?小眼睛看世界,portfolio究竟有何意義呢?

請聽聽孩子的心聲:

P24,25

姓名:阮爔樂 年齡:13歲  出生日期:00年5月 入學日期:02年9月 升小一portfolio的內容: 證書: 語文類 6張 社交類 1張 音樂類 8張 藝術類 3張 體育類 7張 科學類 6張 其他類 3張

 

Q to School:

  1. 家長每年提交的Portfolio,學校會如何處理?
  2. 在甚麼情況下,校方才會翻閱學生的Portfolio?
  3. 若家長沒交Portfolio,會令孩子失分嗎?
  4. 相反,一份精美的Portfolio,又會令孩子加分嗎?
    Portfolio中的興趣班證書,對校方收生而言,有何參考價值?

 

圖片 34

 

P26_1

1 每份都會看一看,以了解申請者的目的。因為有些家長早在孩子唸K2時已寄上portfolio;有的則甚至每月寄來一份孩子的「最新消息」,以更新孩子的成就。這些資料,我們
通常會保存一年才會棄置。
2 每次收到都會翻一翻,事實上,我們全年都會收到portfolio,暑假也不例外。
3 協恩是津校,97%學位是政府派位,餘下3%要預留作留班位,所以我們連小一入學申請表都欠奉。
若當中有餘額,申請者確需要提交簡單的學生資料,這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但portfolio不需做到美輪美奐,我們也實在沒時間看那麼多。
4 證書某程度上可讓我們知道小孩的性向,但應重質不重量。我較著重孩子的持續性,譬如每種興趣班都學了兩三年,而非蜻蜓點水式的學
習。
5 可從中看到一家人相處是否融洽。
6 校長推薦信是必然的,也就沒甚麼參考價值。至於自薦信,我會看得較仔細,從行文中感受家長的誠
意,但現在的自薦信都很標準化,感覺上是有高人指點他們如何撰寫。
7 放些基本資料就好,如出生日期、就讀的學校、孩子最喜歡的科目、課餘活動等。我們每年收到約200
多份portfolio,若非協幼的學生,其成功率其實只有0至1%。
8 禮貌、語文能力、看圖說故事的組織能力等。

 

圖片 35

 

 

 

P26_2

1 在叩門階段,我們只收申請表、成績表與相關證明,收到的portfolio只會擱在一旁,暫不處理。

2 甚少。即使孩子面試的表現相若,我們也多翻閱成績表作參考,因為幼稚園老師的觀察並非一朝一夕而成,故也相對較具參考價值。
3 不會。
4 不大。孩子擁有證書的多寡絕非學校收生的條件。
5 沒有。6 作用不大,因為人人都有。
7 我們從不主張家長做portfolio,它惟一的意義,只是讓家長與小朋友去重溫他的成長過程,在這角度看來,也不失為美事。
8 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能否聽明老師的指示等,還有就是家長的理念是否與學校的相符。

 

 

近年不少家長為孩子在報讀小學時製作portfolio。其實,在多年前已有家長為其年幼子女製作powerpoint簡報,以較生動的形式來「介紹」子女,亦有家長把內容拍成一套數分鐘的短片放在DVD內,隨申請表寄給學校,希望藉此增加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有些甚至如高級餐廳的電子餐牌般,利用iPad來「推介」子女。
究竟這些portfolio能否增加子女的入學機會?這點由各小學校長來解答較為穩妥,而且這不單純是有幫助與否的考慮,可能是程度問題,我以一些數據來分析。
6萬人製portfolio
根據香港統計年刊所述,至2013年底,有約26萬名小學學童就讀於455所公營小學。另有約6萬名小學學童分布於73間私立及直資小學,以及41間國際小學中。這6萬名學額,往往就是家長爭相使用不
同方法,令孩子入讀的那一些。

 

坊間有不少portfolio 的製作班,收費數千元至萬元以上,內容包括相集、光碟,內有個人資料、成績紀錄、獲獎紀錄、課外活動紀錄等。若全數入讀私立、直資及國際小學的學生在申請時都製作portfolio,其市場大小便約有6億元。事實上未必全部私立或國際小學的申請人均會製作portfolio,但我們還未計算到津校叩門時家長做的portfolio,故保守一點估算,市場最少也有數億元之巨。這裏,還未計portfolio衍生出來的興趣班、比賽、各式各樣巧立名目的訓練班等,實際因portfolio計。

 

一如結婚市場,商人總愛推廣其產品及服務以帶來更多商機,例如最近有一間求婚顧問公司委託市場調查公司,為香港人的求婚活動作調查,其結論是香港人愛求婚,而且會花上多少錢云云。這令人想到不求婚是不夠認真的、甚至婚姻不夠穩固等。
心水清的家長,應知道這些都是商人推廣的伎倆,而且犯上了邏輯的錯誤。若求婚公司委託的調查指香港人不喜愛求婚,花上的錢很少,有關的單位一定不會公布這調查。它們公布,是想多些人花更多的金錢在求婚的活動上。

 

 

 

下篇【FAM專題 】不可錯過的校長訪談錄

多位校長訪談錄將輯錄於聽日10點播出,敬請留意~

 

原文刊自FAM樂活家 Issue22
– 讀者有任何意見,好歡迎同我哋交流:FAM101樂活.家 親子智慧資訊平台-https://www.facebook.com/famworldhk

fam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