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不少家長一早為子女報讀IB-PYP課程,就是為了考日後的IB-DP。不過當日未有為兒女報讀IB-PYP,其實是可以「中途轉機」的。IBDP考生除了來自開辦MYP的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外,多由其他課程如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普通教育文憑試)、IGCSE轉到DP,也有不少是從主流學校完成初中課程後,才轉讀DP。但從其他學制轉讀論文功課甚多的DP,也要花時間適應,課程並非想像中簡單。
Jennifer的女兒是DP考生,初中的時候唸IGCSE,高中時才轉到DP。她說即使女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也花了兩個學期共八個月適應。「兩者的訓練方法很不同!」課堂和功課是難題,Jennifer說DP要寫很多論文,功課也不是一問一答式,例如一份經濟科功課,學生從課堂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後,要從雜誌找一張廣告,說明背後的經濟學概念、效果等等;又例如生物科,學生要自己提出想研究甚麼問題、決定用哪些實驗去解難、記述結論,能否解決難題非重點,女兒做功課往往要做到凌晨一、兩點。
Jennifer說這種學習經歷,跟過去從課本學習原理和應用大不同,DP重視學生統整知識提問、設計解難和應用的能力,真正訓練學生以多角度思考單一問題,加上必定要涉獵六大範疇,選修一文或一理,相較修讀純文、純理科,有更全面的學習:「學生可以選自己較強的科目應考高級程度,深入探究,沒興趣的科目就選標準程度,有基本認識。」雖然女兒日後未必會選科研路,但在科學到的思考模式,其他科又不一定學到,在講求共通能力的社會,會較有利。
你的孩子適合讀IB嗎?
根據IBO委託國際史丹福大學研究機構對美國兩所成績突出的DB學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上進心很強,而且有很高的學習技巧、高階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較適合主動發掘和鑽研問題、愛閱讀、能分析和整理不同文本找答案的學生。對於中產家庭來說,把孩子送入本港IB學校較以前花數十萬將他們送往外國升學或進國際學校唸書,在學費方面已經慳好多,惟家長仍要預計學費加價問題。
為甚麼IB學費貴?
全球的I B 學校逾半由政府開辦,在美國,九成IB學校屬公立學校,故IB是否算「貴族課程」,視乎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政策而定,惟在香港,即使入讀獲政府資助的IB課程,每年學費最少也要六萬,私校課程學費更高達十餘萬。IB學費貴,除了如主流學校般要聘請教師、建設教學配套設施之外,學校亦要每年繳付認證費用、額外招聘人手統籌課程和作專科專教(即使只有少數學生選修該科,也要聘請教師)、IBO到校進行複檢費用、定期送老師到海外接受師訓的開支(一般是兩年一次,部分訓練在港)等等。開辦IB的學校人均開支要十餘萬,以現時開辦直資學校,局方按其收生數目獲發放每人約五萬津貼、加上收取六萬元學費計算,學校仍須自負盈虧,補貼數萬元,遇上收生不足,補貼金額大,私校則完全沒有津貼。
撰文—關詠賢 協力│文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