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學界流行STEM,(即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及Mathematic(數學)),坊間隨之而來,多了不同的STEM 興趣班,原來揀選那一類,都是一門學問。樂善堂余近卿中學文可為副校長指界別中有兩個教學法,「學了才玩?」或者是「玩完才學?」
文副校長指假如STEM興趣班給人好好玩的感覺,但最終學不到知識,「那不是如同去主題公園玩?」但如果只學,但不好玩,卻提升不了小朋友的興趣。他舉例說:「很多學整四驅車的班,如果教你跟著程序,然後整好架車,玩完就拍拍手走,那是不夠的;導師應該要教你改變變項,如換了大車輪後,車會行得更快或更慢?」過程中會教小朋友歸納所觀察到的東西。
他指試過去某學校觀課,老師教學生寫CODING(程式編碼),小朋友跟著做,很快就可以成功令物件轉到圈,但他發現一旦把中間某些變頂改變,小朋友就不動再令該物件轉動,「無錯,小朋友好想每物件轉動,但他們只是學習到如何小心地抄CODING,而沒有融會貫通。」
他認為如果那一個課程,能夠成功引導小朋友發問問題,而多於答對問題,那就是一個好的課程,「懂得問問題的小朋友,某程度上可以就是比懂得答問題的小朋友叻。」
他指其實STEM的意義,在於給可利用科技,從人文導向思考,如何改善日常生活。而學習STEM的過程,並非只在發明,也要在於與人溝通。
他回想學生曾發明一個提醒老人家出門時,煲燙熄火感應器,產品在一次比賽中獲得大獎,後來有次機會,要外出向普通市民講解,學生發現他們雖然是產品的設計者,卻未能完全把概念成功向大眾演繹,因而有點失落,「返學校之後,他們主動找語文科老師教他們演說的技巧,下次再有機會介紹產品時,他們的表演進步了很多。」
哪裡學STEM?
除了部份中小學有自設STEM課程外,坊間有不少興趣班,文副校長提醒青協及科學園等機構,不時提供的STEM課程,其實比坊間一些昂貴的STEM課程更程實用,家長可按子女需要及興趣而小心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