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媽媽在討論急性中耳炎,我發現有很多觀念並不正確。在這裡提供一些有醫學根據的衛生教育知識供讀者參考。不過,以下的建議都是針對急性中耳炎,至於慢性中耳炎或者長期中耳積水,則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內。
耳朵痛就一定是中耳炎嗎?錯。耳朵痛有太多的原因,可能是外耳炎,也可能只是因為發燒,有些孩子發燒就會耳朵痛,但不見得都是中耳炎。中耳炎顧名思義就是中耳腔發炎化膿,中耳炎的診斷絕對不是「耳膜比較紅」就是發炎。
急性中耳炎 非因耳朵進水或藏垢
事實一:中耳炎常常發生在感冒之後。
事實二:中耳炎不會因為耳朵浸水,或者耳屎沒掏乾淨而引起。外面來的髒東西,都會被耳膜擋住,不會進入中耳腔,也不會引起中耳炎。
事實三:中耳炎並不是都會發燒。
事實四:很多中耳炎都是過度診斷的。常常看到網絡的文章寫著會耳聾,會聽力喪失,會影響語言學習發展,會腦膿瘍……為人父母看了都很害怕,其實不要被誤導了。75% 的孩子都曾經有中耳炎,請問你身邊有75% 的孩子是聽力喪失嗎?75% 的孩子腦膿瘍嗎?當然沒有。
事實五:對於急性中耳炎而言,抗生素治療可以等兩三天再決定使用。
事實六:得過中耳炎的孩子可以游泳嗎?答案是可以的。得過中耳炎的孩子可以坐飛機嗎?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教孩子在飛機下降的時候,喝水、嚼口香糖或吸奶嘴,來幫助中耳腔減壓即可。中耳炎會傳染嗎?答案是不會。
中耳炎的診斷與治療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急性中耳炎診療指引,急性中耳炎的診斷需要符合三項條件(全部符合):
- 急性發作(如突然發燒,或突然疼痛)
- 醫生用耳鏡有看到中耳腔裡有積液
- 有中耳發炎症狀(如疼痛,或者醫生看到耳膜泛紅鼓脹)
美國兒科醫學會與家庭醫學會有下列共同的治療準則:
- 兩歲以下的孩子,若被診斷為中耳炎,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療十天。
- 兩歲以上的孩子,先用止痛藥(Acetaminophen 或Ibuprofen)觀察48至72小時,很多孩子的中耳炎自然就痊癒了。如果症狀持續沒有改善,才使用抗生素五至七天。有些醫生會很快地建議孩子做鼓膜切開術,然而鼓膜切開術並不比抗生素治療效果好。除非抗生素治療已經失敗,我們才會建議做鼓膜切開術。另外,腺樣體和扁桃腺摘除術只對慢性中耳積水有幫助,對於急性的中耳炎並沒有效果。
一歲前餵母乳 減孩子中耳炎機率
如何預防孩子中耳炎呢?如果孩子反覆地中耳炎發作,可能要為他的生活習慣做一些改變,預防他反覆生病,比如說:
- 別讓他吸二手煙。二手煙的環境是中耳炎反覆發作的溫床,家裡有人抽煙的話請務必戒煙。
- 減少感冒的機會。我知道說得容易,做起來很困難。除了均衡飲食與睡眠可增加抵抗力,孩子若反覆中耳炎發作,恐怕不適合再去托兒中心或幼稚園。這些地方因為孩子感冒傳來傳去,會讓小孩反覆發作。
- 一歲之前餵母乳可以減少中耳炎的機率。
- 躺著用奶瓶餵奶,容易中耳炎。要用45 度角餵奶才正確。
- 控制孩子的過敏性鼻炎,不要讓孩子天天都在流鼻涕。
- 很多媽媽教導孩子「用力把鼻涕出來」,這樣的結果造成正壓把鼻涕衝往中耳腔,反而增加中耳炎的機率。孩子用吸鼻子的方式處理鼻涕雖然不禮貌又難聽,卻能造成中耳腔的負壓,不會流入鼻涕。折衷的方式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真的要清孩子的鼻涕,輕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