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學前101 / FAM教育 /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劉筱玲:其實我想做小孩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劉筱玲:其實我想做小孩

乍聽郝德傑道,我還以為在港島半山,原來在九龍的琵琶山,聽說附近的猴子經常造訪。由深水埗坐計程車拐進這條街,感覺一份遠離塵囂的寧靜,踏進校園,發現校舍出奇的大,還能俯瞰九龍區的景色。
初見總校長劉筱玲博士,她那份雍容的氣質,我突然感到自己很晚輩而結巴起來,自覺一問一答有點拘謹,心裡暗叫不妙,可一聊到愉快默書及圖書教學,氣氛就活起來,劉校長滔滔不絕,我也進入狀態。兩度造訪,大家都聊得不亦樂乎,笑聲不絕。眼前的劉筱玲教學雖已趨近50年,但她滿腔的熱誠仍繼續在添溫。

撰文︱馬鎮梅 攝影︱何端兒、陸呈

landing-photo

‧劉筱玲認為教師對孩子要有信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亮點,教學就是要確保不要製造失敗者,老師眼中不能只有成績優越的學生,所以她花更多心思去拉拔中下游的同學,不是催谷成績,而是培養他們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校長小時候
肯投身教育長達半個世紀,一定是自小立下的志願吧。劉筱玲想了想,這麼說:「基本上我們那個年代,女同學都離不開做護士、空姐和教師三種職業。」話雖如此,當她提到兒時的玩意時,仍巨細無遺,隱約已透露出她的教學天分和熱情。
劉筱玲的父母在國內是中學同學,婚後父親事業有成,開辦輪船公司,一度成為當地首富,坐擁戲院、泳棚等。因為打仗動亂,避走香港。父親在港的生意不太成功,母親經朋友介紹進入電影圈工作,分擔家庭開支。雖然母親只飾演一些配搭角色,但經常會跟同樣熱愛話劇的父親,一起檢討每場戲如何做得更好。母親這種認真的態度影響了她一生。那年代治安很好,劉筱玲經常在街上跟鄰居友伴排著小椅子,扮演老師和學生,輪流講故事,又會向收賣佬要些爛玻璃,用毛筆在上面畫公仔,然後拿著手電筒在玻璃後面打光映照在牆上,用口述方式為「電影」配音,她們叫這作「電影晚會」。不曉得是否這個遊戲的需要,驅使她大量閱讀,好儲備更多的橋段。劉筱玲告訴我,她兒時唸的學校,所謂圖書館只是一個房間,裡面有許多高櫃,每個高櫃的層架都放滿圖書,她下課就走進去翻,到了小學五年級,已把學校所有書籍都看完。那真是一個紀錄!在家庭文化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孕育出小姑娘對閱讀的熱情及講故事的創意,這些都應用在她日後的工作上了。

 

女兒的三個錦囊
劉筱玲喜歡小孩,熱中教學,又愛設計教案,所以當老師接近20 年也不厭倦,卻從沒想過要做校長,她說的坦白:「我其實只想做小孩,好怕進入『成人世界』,怕是非,不習慣指出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校長花了好幾年才能說服我轉當主任。」那她最終又因為甚麼,肯接受高難度的校長崗位呢?「那是因為女兒的一番話,那時她在唸中學。」有趣呢,「她跟我說,『媽咪,你都四字頭了,應該考慮做校長啦,到了五字頭就沒人肯請你了。』」那時劉筱玲剛完成一個為期16 星期的進修計劃,以優異成績畢業,導師們都鼓勵她考慮當校長,好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女兒這麼直率的諫言,終於使她踏出勇敢的一步。之後看見保良局招聘校長,就即管一試。面試那天,女兒為表支持,主動陪她前去。女兒陪著去見工,是多麼的溫馨。

經過幾輪見面,劉筱玲在數十人中脫穎而出。一知道好消息,女兒忙不迭正色囑咐她:「媽,你現在要當校長了,一定要記住三件事。首先,你不能再躲在別人背後,要伸出手來,跟人握手!」回憶的片子播放至此,我們都不禁笑了好一陣子,「第二,你要化妝,塗口紅;第三,你不要看見垃圾就彎腰去拾,看見地面有水就急著拿地拖,這些有校工幫你,你要去做其他事。」我們笑作一團,幸虧攝影師經驗老到,否則照相機不丟在地上才怪。不曉得劉筱玲有沒有用女兒的第三個錦囊,但頭兩個我肯定她都用上。

裝修開了100 個會議!女兒叫媽媽不要執垃圾,可沒想到媽媽要去管裝修。劉筱玲初到屋邨學校陳南昌夫人小學履新,首個工作就是趁復活節假期,把破舊的校舍重新漆上新顏色,又換掉一些舊磚瓦,樓梯、天花、廁所煥然一新,每層色彩都不同。孩子放假回來,開心得四處蹦跳。2000 年保良局決定開辦一條龍私立學校,找來劉筱玲當籌備委員會的顧問,幫忙設計課程、開家長講座等,萬事俱備,卻物色不到合適的校長,只好游說劉筱玲轉過來幫忙。

 

MG_9003

‧ 環境是帶動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一生致力推廣閱讀的劉筱玲,對圖書館的設計要求最嚴格。她甚至把這文化延伸至家長層面,每逢週六都舉辦「家長聊書會」。

 

 

 

蔡繼有學校2002 年開辦,至2007 年獲批獨立校舍,把前柏立基教育學院拆卸重建,工程長達兩年,有關校舍設計的會議前後上百次,劉筱玲回想也覺不可思議。她事事親力親為,學校就像懷胎十月的嬰兒那般親。問她最滿意那部分的設計,她真的答不上,只說她最重視的是圖書館,因為裡面有各式各樣孩子所需的養分。當我走進去時,禁不住「嘩」了一聲,好大好美,中間那個大理石的哲人頭像最觸目,閱讀帶動思考的精神不說自明;圖書館外再設閱讀天地,讓同學有看書的地方。另外,全校更設有十多個讀書走廊──在課室與課室之間設圖書櫃和檯椅,讓學生在校內隨時可以接觸到書本,以推動閱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兒童行為治療師葉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