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高小101 / FAM教養 / FAM健康 / 【食得有營】吃魚令孩子更聰明

【食得有營】吃魚令孩子更聰明

電腦科技到底是令人的眼界擴闊了還是狹窄了?這好像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但同時,又好像是一個很高深且實際的問題。從前,若想要取得資訊,方法艱辛繁瑣,迂迴曲折。現在則很容易,只要透過互聯網,無論是字典、地圖、百科全書,都一應俱全;尚有隨手可用、各式各樣的程式,都可以馬上提供支援。


Grilled turbot fish with vegetables.以前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恍如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人人能接觸到的範圍,擴展到無遠弗屆的大千世界,每一個人的眼界都擴闊了。但另一方面,不少人沉醉於網絡的虛擬天地中,好比鑽牛角尖,愈鑽愈深,不能自拔。同桌吃飯,可以各自低頭打機,互不瞅睬。於是社交關係退縮到自己手中的一台機器,每個人的眼界所及,竟同時變得狹窄了。

 

一眼關七
廣州話說:一眼關七;有人解釋所謂「七」,是指前後左右上中下,換言之,眼的接觸面廣,於是「醒目」;此乃是「聰明」兩字其中的「明」。至於「聰」,則是聽覺敏銳。合起來,原來「聰明」來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這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

Old card

怎樣才能聰明?需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思想敏捷的本領。在生理構造上,這都涉及神經細胞;更具體的,涉及神經細胞上的觸鬚。神經細胞與身體大部分細胞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神經細胞有一些觸鬚,後者負責把神經訊息傳入及傳出神經細胞。若一個神經細胞只有三條接收訊息的觸鬚,那麼,僅是同時而來的三個訊息,便可令其接收訊息能力飽和;一旦出現了第四個訊息,這個神經細胞便無能為力。

 

患自閉的孩童,他們避免與他人有眼神接觸,正是因為他們的神經細胞無法同時處理多個訊息。唐氏綜合症(Down’s Syndrome)患者的病源,絕大多數來自先天的缺陷,具體呈現的徵狀,也是在於缺失了足夠的觸鬚和網絡。

 

原來,負責將神經訊息送入神經細胞的觸鬚,叫「樹突」(Dendrite);負責將神經訊息輸出神經細胞的觸鬚,叫「軸突」(Axon)。在傳送的過程中,一個神經細胞的軸突並不會與另一個神經細胞的樹突互相連接。兩者只是非常接近,彼此利用神經傳導物把訊息從上游神經細胞的軸突輸送到下游神經細胞的樹突,雙方的會合點又叫「突觸」(Synapse)。科學家發現, 若注射了「睫狀神經營養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 CNTF), 便能令突觸增加(J. Neuropathol. Exp. Neurol.,Vol.70, pp.1070-1079)。一組美國學者更進一步發現,一氧化氮能刺激星形細胞製造CNTF(J. Biol. Chem., Vol.288, pp.3831-3843)。而細胞製造一氧化氮的原料,乃是身體內一個叫精胺酸的胺基酸,魚類、糙米、燕麥、芝麻、巧克力等食物中亦含有此等成分。

 

延伸閱讀:《對症辨謬  –  補腦因子 寧神養生》顧小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