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FB群組中曾流傳一張爸爸蹲下來,與扭肚餓小朋友「講數」的照片,地 點發生在港鐵車廂。不少網民看罷帖子大讚爸爸「有家教」,即使遇上小朋友肚餓 扭計,因「車廂內嚴禁飲食」,他沒有急得因此犯規,反而蹲低向女兒解釋車廂內 不能吃東西,要留待到站出閘後,才可以拿食物給她。該爸爸更拿出公仔,稍為安 慰,以防她因餓扭計爆喊。
為人父母,經常面對類似事情發生。面對孩子的訴求,要對孩子say no之餘, 更要跟孩子理性溝通,談何容易?通常在他們大賣感性,盡情演繹情緒時,我們的 理性也快到極限,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促進親子間的溝通呢? 那位爸爸做了一個很 好的示範,用上了Active Listening(主動聆聽)的技巧,在堅持底線的同時,也能 好好平伏孩子的情緒。
善用主動聆聽技巧
在成年人世界,Active Listening通常用於解決紛爭和進行輔導工作,聆聽者嘗 試在字裡行間解讀說話的意義,明白講者的心情,閱讀身體語言,引導講者表達自身感覺,從而進行更深入對話,尋找解決方法。在跟孩子談話的過程,他們想表達的訊 息更需要被父母了解,甚至很多時候,也只有父母才能真正明白孩子的反應。我們願 意傾聽心聲,是孩子最樂見的事。
主動聆聽最主要的部份,是Acknowledge孩子的感受,讓他知道你明白並接 納他的感覺。好像Trouble Two的雪雪,她在say no時,是傷心? 是憤怒?是不 滿? 是痛苦? 還是委屈? 這些複雜的心情,有時連大人自己也未必說得清,父母這 時就需要耐心地一點一滴地拆解。找到孩子情緒上的共鳴點後,就嘗試找出say no 的原因。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大家能學會多點情緒詞彙,面對Trouble Two時也能 少點痛苦。
跟孩子平起平坐
要了解詞彙有限的小朋友,除了聆聽他口中的說話,解讀他的身體語言亦非常重 要。2016年,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Kate)帶同小王子佐治(George)和小公主夏 洛特(Charlotte)到加拿大訪問,一下飛機就出現這一幕 : Kate蹲下來,跟George 在同一視線傾談。以英國皇室慣例,這是不能接受的管教方式,長幼有序,大人不會 跟孩子「平起平坐」。情況就好像在2016年,威廉王子在皇家軍隊閱兵儀式中,曾 試過蹲下來跟小王子溝通,當時英女王見狀,隨即吩附威廉「站起來」。
凱蒂及威廉這些動作,正正就是父母跟孩子在主動聆聽過程中幾個重要的身體 語言: 眼神接觸、平行視點、以肯定的聲調,在完成整段對話才站起來。他們的 身教,被各地育兒專家大讚,成為Active Listening 的一大象徵。而重要的是,我 們看到成效。佐治小王子真的在溝通後,乖乖完成歡迎儀式。(儘管他還是拒絕了蹲下來的萬人迷,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的High-Five邀請。)
身體語言經常帶來比說話更大影 響力的反應,要讓親子間有更緊密的 溝通,有學者就用SOFTEN一字提 醒我們,跟孩子溝通時,首先要帶著 微笑(Smile)、保持開放姿勢(Open posture),對話時不妨把身體向前 稍傾 (Forward lean),並且輔以 身體接觸及眼神接觸(Touch & Eye contact),更要在對話中不時點頭(Nodding head)回應。這些看起來都是舉手之勞,卻是對子女感受的重要肯定。主動聆聽從 來都不是甚麼高深學問,只是Soften多一點,就能帶來豐碩後果。這不單能應用在親子關係上,也同樣適用於夫婦關係。
重述說話的重要
鼓勵大家在跟孩子溝通時,不妨多點以問題引導,重述(Paraphrasing) 他們的說話,甚至替他們重組句子,以 協助孩子更好地演繹自己,例如:當孩子表達自己很肚餓、唔舒服時,我們可 以把問題重述:「你宜家好肚餓,所以 覺得好辛苦,係咪呀?」,然後鼓勵孩子嘗試用更多語言表達,「哦,我聽到你講話唔舒服,可唔可以話俾我聽,係邊度唔 舒服呀?」
雖然我們要花上長一點的時間跟孩子對話,但這點時間實在是非常值得花上 的。留多點空間與孩子完成整段對話,趁機讓孩子參與決定該怎樣處理,由他選擇 到底「是先玩一會玩具再吃東西,還是哭鬧到離開車廂為止」?
然後不難發現,孩子不會讓你失望,我們看到的,將會是驚喜。
「S.O.F.T.E.N.」孩子時,我們的心也被軟化。
電子書試讀 : https://goo.gl/EXs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