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互動中有名的「一追一跑」,是由一方追逐親密和另一方逃避親密, 亦是天下間最常見的夫婦互動模式; 且追的多是女人, 跑的又總是男人。為甚麼一方要追, 因為另一方不斷地跑;為甚麼一方不斷地跑,因為另一方拼命的追;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發怒的一方其實並不可怕
一方需要另一方關注,當得不到關注時,會嘮叨、失控。不滿的一方想接近另一方,但無理取鬧卻把另一方推走。走的一方愈逃跑、愈迴避對方,感覺被拒絕和不被愛的一方,就愈加情緒失控、發怒。這惡性循環是兩性相處的大忌。發怒的一方其實並不可怕,而是最需要另一方關注的時候。另一方能不逃避,不走開,繼續陪伴需要關注的一方舞下去,惡性循環定必能打破,新的合拍步法定能建立。
夫妻衝突 子女捲入三角關係
兩個獨立的人,住在一起,有差異、分歧在所難免,需要時間互相妥協和磨合,有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夫妻間的默契是在不知不覺間建立的,她燒菜、他洗碗;她安排親朋聚會、他負責管理財務。但夫妻亦會在一些「小事」上角力和爭執:她早睡早起;他晝伏夜出。他怕光,要關窗簾睡覺;她怕黑,要拉開窗簾才可安睡。她赴約,要半小時前到;他卻要「準」時,且容許稍微遲到。
「捲入第三者」
這是夫婦處理衝突時常見的不良模式。當夫妻之間有衝突時, 其中一方會尋求第三者的認可與支持, 使得原本二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暫時得到紓緩, 這便是三角關係。但夫妻早晚會故態復萌, 持續爭執, 以致關係陷入僵局, 被捲入夫妻關係的第三者往往是家中的孩子。很多時生氣且孤單的妻子, 將她的情感投放在子女身上, 與子女的關係愈來愈緊密;她也會向子女訴說自己對丈夫的不滿, 心疼母親的孩子逐漸成為媽媽的訴心聲伴侶, 形成固定的心理同盟, 同仇敵愾地一起疏離、指責另一方。要打破這種三角關係, 夫妻需直接對話來處理他們的衝突, 無論關係多麼的水火不容, 都不能讓孩子捲入父母矛盾中。面對問題和彼此間的不和, 夫妻二人能互諒互讓地去協商才是關鍵。
怒氣背後
兩顆受傷的心都嚷著要慰藉, 沒有餘力兼顧其他。我說:「是啊!你們兩個都活得很不開心。想走出這困局嗎?」我挑戰他們為自己的精神健康做一點事情,但這問話很快又被利用作為攻擊對方的籌碼!
妻子開始埋怨丈夫喝酒傷肝:「醫生要他戒酒, 他就是不聽, 我擔心他健康出問題時要照顧他。你不知道小女兒從小到大都是我一手照顧, 照顧人是挺累的! 他竟說到那時候他自殺死算了。」
丈夫趕忙回應:「我沒說!只說自行了斷。」我趁隙轉述說:「你不想拖累太太,是吧?」丈夫避開我的視線,沒有答話。我跟妻子說:「你仍然心疼丈夫!」
妻子回答:「我緊張他才這樣說。」關心的言語可以軟化緊張的關係。但是,才說一句心底話不久,可能得不到丈夫的正面回應,妻子又退回慣常的指責和埋怨:「白費我的工夫!他不聽,算了!」「我心灰意冷,你上次給他功課,多牽我的手,他不做。他不做,那我也不做。」妻子發怒背後是多麼渴求丈夫的關注。一盆盆的冷水澆在這脆弱的關係上,如雪上加霜。我對妻子說:「無論你多有道理,再以這方式與丈夫溝通,只會把他推得愈遠,最後便剩下你一個人,你想繼續這樣下去嗎?」我直覺妻子有較大的動機改善關係,所以嘗試讓她明白自己也有份於維持這「一追一跑」的關係,挑戰她作出相應的改變。
延伸閱讀:《婚姻滋味——尋回相愛的甜蜜》 王愛玲 著
電子書試讀:http://bit.ly/1Y4gh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