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高小101 / FAM教養 / 孩子做家務應否有償?

孩子做家務應否有償?

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完成了一些家庭工作或是學習時,給金錢他們作為奬獎賞,這種做法是其中一種在兒童理財中最大爭議的問題。

有人會認為做家務和學習是孩子的基本責任,所以不應該有額外的獎奬賞。但有其他家長認為,透過金錢獎奬賞能夠令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有回報的概念,可以令他們較早了解成年人需要工作的原因,亦明白自己未來有需要工作來賺取金錢的責任。各有論點,所以我不認為任何一方是絕對正確或錯誤,反而我們要明白甚麼原因去做,和做出來的結果是否符合期望。

林昶恆(Alvin)

獨立的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亦為認可之兒童財商教練,為不同機構推廣理財教育,向公眾灌輸正確理財觀念,著有《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

零用錢會影響有償服務有效性

做家務的類型離不開都是一些日常常見的項目,例如打掃,洗衫和煮食等等,不同年紀的孩子能夠做到的會很不同,如果家長希望從孩子很少便開始用有償服務的概念教導孩子理財的話,學前到幼稚園階段,能夠做的事情可能是幫助家人摺衫,簡單的清潔和餵寵物等。初小階段可以提升難度,例如打掃地方,用膳前準備飯桌,協助清潔用膳後的碗碟,清理床舖,清潔自己的房間,甚至乎是灌溉植物等等。

到高小時,大概10 至12 歲,孩子可以做大部份的家務,例如清洗碗碟,幫忙煮食,清潔浴室,或是照顧比較自己年幼的弟妹等。到中學階段,很少會再利用金錢鼓勵孩子做家務,原因是他們開始有較多功課和校外活動,需要較多私人生活,不容易因為金錢而去做家務。

先不要討論利用有償服務教導孩子理財是否正確做法,如果要令到孩子有更大動力做家務,必需要令他們對金錢的需要增加,所以家長的零用錢政策會影響到有償服務的有效性。假如平常已有固定零用錢的孩子,而他們基本上都不會花掉所有零用錢,家長期望額外金錢能帶動的推動力相對有效性有限,相反,若平時沒有任何零用錢,而孩子又有用錢需要,他們便可能會較有興趣利用做家務作為賺錢的方法。

至於每類或每次服務所付出的金錢,家長可以按個人標準決定。另外,要有很清晰的規則,怎樣才能夠獲得收入。

 

出發點或是教孩子從小學做家務

但我看利用做家務教導孩子理財的做法在香港的環境較難進行。香港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有工人姐姐,所以大部份家務都由他們完成,假如父母希望透過要求孩子做家務而教導他們理財,孩子可能會提出疑問,便是為何要他做平常工人姐姐做的工作,年紀愈小,疑問愈大,這跟外國的情況很大分別,因外國家庭較少用工人。所以針對香港的特殊環境,我相信透過做家務學習理財,或是要付出才有回報的做法,不太適用。

所以有償服務的出發點,更適合的用途應該是鼓勵孩子從小學懂做家務,而不是要求他們學習理財,兩種目的有很大分別,能達到效果的機會都不同。

 

重點在教孩子如何分配金錢

如果家長希望透過付錢給孩子做家務來教育理財概念,他們的重點應該是要孩子學習如何分配金錢,應該將獲得的金錢怎樣分配到不同的部份,包括儲蓄和支出,父母亦可以在他們運用金錢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的消費態度,是否懂得為未來而安排。但開始了利用有償服務教導孩子理財做法之後,父母會面對風險,便是每次做指定的家務時,孩子都有期望,希望能夠付出後得到回報,假如父母沒有這種想法,我建議不要嘗試,始終日常家務每天都要進行,假如孩子反過來要求做家務而獲得金錢,父母又不想花這些金錢,便會製造了不滿,影響家庭和諧性。

 

須由父母決定甚麼家務有金錢回報

如果孩子要求做家務而獲得金錢,父母會如何處理呢?我建議在事前要約法三章,先向孩子表明,由父母決定甚麼時候給孩子家務工作,亦要向他們解釋清楚從做家務中獲得金錢是一個學習過程,並不是給他們追求金錢的方法,亦不是一個持續慣常的安排,所以要有清晰的規則。

 

延伸閱讀:《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林昶恆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8WNw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