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學前101 / FAM教養 / 孩子出現這幾種行為 家長要留意

孩子出現這幾種行為 家長要留意

如果你發現孩子:經常郁身郁勢無時停、坐唔定成日離開座位、走來走去兼爬高爬低、嚴肅場合都難以安靜、好似一個開動嘅摩打、口水多過茶人見人怕、人哋講嘢成日會插嘴、唔使旨意企定定排隊、別人玩玩下會打斷人……
這些都是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的症狀!

如果你發現孩子:忽略細節粗心大意、保持注意力感到困難、人哋講嘢左耳入右耳出、事無大小經常容易放棄、組織力弱做事沒有計劃、討厭要長時間專注的事、容易受外界影響分心、容易遺失日常必需品、忘記日常生活的活動……
這些都是注意力不足病症!

葉偉麟

英國註冊認證遊戲治療師,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系,後再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就讀應用社會科學系,主修輔導及心理學。現與私人診所執業,提供輔導及治療服務,幫助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孩子提升自信,改善人際關係及行為管理能力。

根據美國精神學會對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有以下定義:
1. 符合病徵界定半年以上
2. 七歲前病起
3. 病徵在兩個或以上環境出現
4. 導致社交、學習、或工作上有明顯障礙
5. 病徵並不是由其他身體或精神問題引起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以上徵狀,一定要及早處理!因為孩子很大可能會出現對立反抗行為,與師長相處困難,及出現行為失調、語言發展障礙、學習障礙、手眼不協調、情緒障礙、朋輩相處困難、自信心低落
等問題。

根據研究,ADHD 患者在將來會較容易出現工作問題,以及濫交、青少年時期懷孕、魯莽駕駛導致交通意外、人際關係及婚姻問題、情緒問題、自尊及自信問題、濫用藥物、酗酒、甚至犯罪行為。這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導致ADHD 的先天因素較大,有研究指近七至八成都跟基因相關。對於ADHD 這個病症,我們很難界定為怎樣才算是「完全痊癒」,所以醫學界都會建議及早治療,好讓患有ADHD 的小朋友盡早建立好的行為模式,令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的病徵盡量減少。

在我過往處理的個案中,患有ADHD 的小朋友比例約佔三成。其實小朋友受著ADHD 的病情影響,很多時會衍生了不少情緒及行為問題,父母不了解情況,只用打、罵、嚇的方式「教導」孩子,令他們自信心受損;相反,經治療處理的小朋友,他們可以在一個令他們安心的平台作一些表達自己的行為,把一直困擾自己、不斷覺得自己「做錯」的感覺改善過來,令他們重拾自信。因此經過治療後,一般小朋友做事的組織力會有改善,減少「甩漏」及控制不到自己而產生衝動行為的情況,而自信心更會明顯增強起來。

 

相關閲讀

《父母這樣做,成就正面自信孩子》

電子版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