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FAM教育 / 【沈爸爸教育談】孩子成績好,關鍵在家長

【沈爸爸教育談】孩子成績好,關鍵在家長

天下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贏在起跑線,從小開始為子女報讀各種各樣的課程,不惜一切令子女可以入讀名校,找最新流行的中英數教育法,他們把焦點放在尋找方法, 希望使子女成績優異。方法到處都有,一教就懂,但我認為,方法不是構成學業成敗的主要原因,即使報讀大量課程或入讀貴族學校,亦未必能保證子女有好成績。所有父母對子女出發點和用意都很好,但出發點和用意不能使子女有好成績。

沈振雄 (Tony)

沈振雄育出兩名資優兒,大仔沈怡謀取得牛津大學數學一級榮譽學位,其後攻讀博士,現於University of Reading 擔任數學講師。細仔沈詩鈞於2007年以9歲之齡入讀浸大數學系,今年於UCLA擔任客席助理教授。沈振雄有一套獨特的家庭自學法,亦以此義務輔導不少學生及家長。

 

影響子女最大的是父母

 我相信,焦點應優先放在子女的學習動機,才能發揮方法的效果,而學習動機百份百是心理因素,主要受父 母的影響,和孩子處理困難及挫敗的成功經驗, 兩者其實都是靠掌握人性的弱點。

父母想子女成績好,須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及行為,因為影響子女最大的是父母。

現在學生面對的環境挑戰與父母學生時期很不同,例如現在年青人的機會比三十年前少,競爭比以前大很多,現在使年青人上癮的東西比以前多,遊戲機和社交媒體隨手可得,有的父母學業優異就不明白為何子女成績會差,所以父母需重新學習和改變心態。不是所有學生一開始就能適應教育制度,關鍵是父母看到子女出現問題,有否找原因及想辦法,多數是否定因為他們不想改變。所有我見過的父母都同意我的改善建議,表示他們也知道方法,但還是無意改變,父母不改變,子女難以進步。不願改變是源自心理反應做出的逃避行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反之,如果父母用前額葉思考,就會用學習態度去研究原因,想辦法改變自己去解決問題,父母學習才會成長,父母成長,子女才會成長。所以父母須先掌握及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再掌握子女人性的弱點,然後訓練子女克服該弱點,成績自然好,教育就是掌握及克服人性的弱點。

如果父母想把自己的問題,外判給學校、補習老師或輔導社工去處理,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子女不會依照父母的說話去做,他們只會照父母的行為去做,所以子女的心理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心理問題。如果父母口說想子女成績好,但心裡只想自己舒服及找娛樂,你想想,子女會變為甚麼樣子?父母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及行為後,才能妥善處理子女的問題。

 

相關閲讀

《我這樣教 孩子9歲入大學》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