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FAM教育 / 學做耕耘才有收穫的小農夫

學做耕耘才有收穫的小農夫

要教孩子有系統地理財,其中一個要素是教導他們錢到底從何而來。有錢才能有財可理,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爸媽辛勞工作才有收入養家,孩子都須要明白。「種豆得金」這個紙牌遊戲,教導孩子如何做個有智慧的小農夫,明白有耕耘才有收獲的道理。設計遊戲者建議 12 歲或以上才玩,但我和孩子六歲便開始玩,他們都懂得如何玩及樂在其中。

在這個卡片交換遊戲中,所有參加者都是種豆農夫,每人擁有 2 至 3 塊田,並不斷收集各類豆子,同類豆子收集愈多,所得回報亦愈高。到最後,參加者收割所有已種下的豆子後,獲得最多金幣者勝利。

 

林昶恆(Alvin)

獨立的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亦為認可之兒童財商教練為不同機構推廣理財教育,向公眾灌輸正確理財觀念,著有《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

 

風險和回報存在不確定性

我認為這遊戲有很多深入的理財概念可以學習,家長要先明白,才能將相關概念教導孩子:

  • 平衡風險與回報:參加者可以決定種兩種或是三種豆子,參加者只要支付 3 枚金幣,便可以種第 3 種豆子。付出了是否代表一定有回報呢?未必,因為多種一種豆子,與其他參加者競爭同類豆子的機會大了,可能對大家都沒有好處,隨時付出了的 3 枚金幣都不能賺回,這是風險和回報不確定性的問題。
  • 複式效應: 任何時候參加者皆可收割豆子,但累積愈多同類豆子,獲得的金幣愈多,增加形式近似理財概念中的複式效應,可以簡單教導孩子有耐性和清楚目標便有機會有理想回報。
  • 檢討儲蓄進度:若參加者選擇繼續累積同類豆子,以賺取最多金幣時,有機會會面對競爭對手和愈來愈少同類豆子卡牌的挑戰,所以要檢討不能控制的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收益,所以可以教導孩子要建立定期檢討自己的儲蓄進度的習慣。
  • 好好計劃:參加者被迫收割某種豆子時,卻達不到回報表最低數目要求時,便要將這種豆子的遊戲牌全都丟棄。所以三心兩意或沒有好好計劃,又或貪心而同時想種多種豆子,結果便會浪費手上的卡牌,即擁有的資源。家長可利用這過程鍛煉孩子如何做財務決策。
  • 資源有限:如果同一時間種兩種豆子,有機會因沒有足夠的田可再種新豆,而在之後抽到必須自己種的豆時被迫收割前景更好的豆子,浪費了手上的牌和資源,所以每個步驟都要考慮,不是有資源便運用。
  • 正視風險:若有卡牌無法經過交易送予他人,則正進行遊戲回合的參加者必須自己種下這剩下的卡牌。所以有些控制不到的風險,可能影響原定計劃,孩子可以學習必須面對風險的正面心態。

互相幫助達至成功

這遊戲設計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互相幫助,可以達致共同成功的結果。雖然每局遊戲都有勝利者,但其他參加者都一定會獲得一些金幣,如果遊戲過程中能夠合作,大家得到的金幣都會增加,所以遊戲可以協助孩子學習溝通,談判技巧和增強同理心。

 

相關閱讀:《親子10分鐘 啟動孩子理財力》林昶恆 

電子書試讀> https://bit.ly/2QUez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