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新年,大團圓,橘子紅包壓歲錢,吃了糖果嘴甜甜!」這是我家兒童繪本裡的吉祥話,念起來挺有韻味的不是?
十位家長有九位知道零食對孩子的健康不好,但對其造成的傷害了解程度卻僅止於「蛀牙」、「影響食慾」、「肥胖」等,實在是低估了零食對孩童造成的影響程度。
文:黃瑽寧 台灣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育有一兒一女。 著有《新生嬰兒護理大全》
一般零食、糖果,或飲料的成分當中,最吸引人的三個成分就是糖、色素和人工甘味劑。糖提供了甜味,色素提供了五彩繽紛的視覺享受,而 人工甘味劑則賦予了香味,造就了「色香味俱全」的舌間享受。我想應 該沒有人還天真的以為,這些零食是用「天然的水果」加工製成的吧? 別開玩笑了!
血糖驟升驟降 學習力不佳
「吃了糖果嘴甜甜」,所以當血糖上升的時候,也許對孩子會有些許鎮定安眠的效果,這也是許多家長使用零食的原因—把他們嘴巴塞住,讓 孩子安靜一下。但這些蔗糖果糖吸收快,下降得也快,所以不久之後血糖開始偏低,孩子反而會出現躁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因此,吃零食常常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血糖低的時候沒有正餐可吃,只好拿出零食解飢,吃完不久血糖高起來,卻剛好碰上正餐時間,反而吃不下,就這 樣周而復始。因此,常吃零食的孩子時常處於昏昏沉沉,或者學習力不佳的狀態。
如果時機抓得對,比如說飯後來點甜食,藉由肚子裡的蔬菜或五穀類食物緩衝,血糖的吸收不會這麼劇烈,尚可接受。但大家卻忽略了一項事 實:所有的糖果飲料,都是彩色的,也全部添加了人工色素。
為甚麼要添加色素呢?我想別說小孩了,大人買飲料也是喜歡顏色鮮豔 的包裝不是嗎?為了吸引兒童的注意,紅黃綠藍等色素,絕對是糖果餅 乾的必備成分。然而根據2007年英國學者馬肯(McCann D)教授所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兇手包括黃色四號、五號,及紅色六號、四十號等。嘿!慢著!這些不就 是孩子最喜歡的「蘋果味」以及「橙味」零食嗎?
過敏物質多籮籮
還沒完,除了過動症,還有過敏的問題呢!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咳 嗽不容易好、氣喘控制不佳、濕疹老是不會好、常常有慢性蕁麻疹,當我詳細詢問之下,發現這些孩子因為怕過敏而不敢吃蛋、不敢吃海鮮, 反倒是零食吃得不少!搞半天醫生家長都弄錯方向了,原來這些零食才是讓他們過敏體質始終無法控制的元兇!
零食當中會引起過敏的物質非常多,包括黃色色素、紅色色素、防腐劑 (苯甲酸鹽)、抗氧化劑、保存劑、人工甘味劑……族繁不及備載。相信我,你絕對不可能買到零食或飲料不含上述任何一樣物質,除非是自己親手做的。這些物質所造成的過敏反應,也不是到醫院抽個血、驗個過敏原就可以知道。它們大部分不是蛋白質而是化學物質,融入身體之後 會引導免疫系統逐漸高敏感化,讓身體一直處於容易過敏、蓄勢待發的狀態,好像動員戡亂時期的緊張氣氛。這絕對是有些病人的過敏會好, 有些病人卻老是不會好的關鍵所在!
如此這般,我於是把繪本的童詩改成:「過新年,大團圓,糖果飲料我不愛,換來紅包壓歲錢!」
延伸閱讀:《新生嬰兒護理大全》黃瑽寧醫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