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給予學生功課壓力,想達到甚麼目的?
學校成績出眾以保住名校優勢,讓更多的家長排隊?既然學校以名校權威治校,習慣給予學生功課壓力的話,我覺得現在也是時候向學校施壓,告訴校長,有些方法或許不切合這年代,應該調度一下口袋,因為我們納稅人在教育上投放了很多資源,希望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支撐一個知識型社會所需的人才。
答案沒錯 評分準則出錯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我在一個飯局上湊巧遇上兩位德望家長,孩子都是小學生,她們在討論一條考試的問題,一名學生在試卷答對了,只因答案小部分寫在空格外,所以被老師圈了答案當錯。那名母親一臉不服氣,孩子受母親鼓動也很委屈,她想據理力爭取回那剋扣掉的分數,以保完美;另一名母親勸說千萬不可,麻煩家長在哪裡都不受歡迎,她又告知上了中學功課、測驗、考試才是真章,晚上十一時仍在奮鬥是常態。
光是正確答案出格就等於錯,中間就是一道教育理念的大鴻溝,你這樣教導小朋友,他們將來會知道甚麼是創意嗎?出格是形式差異,是美感不協調,一個樣貌不一般、鼻長耳兜的孩子是生錯了樣子嗎?這種一筆勾銷的判斷是非常極權的做法,包銷了對事物的解釋權是專制政府的特質。
上通識課不需要下對錯判斷,但要有說明對錯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說者的理性解釋,也要聽者虛心聆聽。
功課已追不上時代所求
我希望校長、老師知道,考試和繁重功課不會令學生覺得老師在學問上多了幾分權威,也不會令學生在知識上有多少得益,問問自己在考試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甚麼?把書本和記憶扔得有多遠就多遠。
我也希望老師明白繁重的功課和考試剝奪了多少家庭的融洽關係,父母子女總在當中對立起來,唯有那些有能力供子女出外讀書的家長可以停止參與谷爆學生的遊戲。補習浪費了多少金錢,浪費了多少時間!
我希望老師知道你所教授的知識已經無處不在,聲畫皆備,由牙牙學拼音到上哈佛的公開課,由煮一盆西班牙海鮮飯到燘鮑魚,再進一步你的學生可以在家裡以3D打印機給你做一支他設計的原子筆。
我也希望校長花點時間讀讀報刊雜誌,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到3D立體打印地步,它將打破製造業的現有模式,終將影響一切體制,包括學校、政府。也希望你們不要相信一些調查,說我們香港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不足,不要誤會長時間對著書本等於閱讀能力高,大家也知道,相對不等於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