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家庭101 / 忽視兒童 ADHD患者 有礙身心健康發展

忽視兒童 ADHD患者 有礙身心健康發展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種神經出現生理異常情況,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全球兒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發病率約為3%-7% ;而本港6 – 16 歲的兒童,ADHD的與國際數字相若;男比女的病發率為高,兩者的病發比例約為5比1 。估計約有超過40,000名本港兒童及青少年是 ADHD的患者,但確診人數遠低於此,所以發病率可能遠遠被低估。醫學界至今還未完全找出其成因,但相信跟腦部疾病、腦部化學傳遞或物質失去平衡,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

 

 

86500909

ADHD 患者3大症狀

一、專注力失調

與同齡的孩子相比,ADHD兒童及青少年經常無法注意細節、容易因粗心大意而犯錯、在做功課或遊戲時難於維持專注力、無法專心聆聽別人與他說話、做事缺乏條理、不能完成指定工作,又或容易受外界干擾而使注意力分散等。

例如某些A/HD孩子在測驗時,做一、兩條題目後已不能集中精神,或會在玩弄筆桿、或常大意出錯(不應錯的都可能會出錯!)。而其中部分孩子在做功課時,完成速度比較慢,例如正常兒童及青少年用1 個多小時已可完成所有功課,但他們可能需要花上4 – 5小時。因此,他們常因未能完成功課而欠交,即算能完成,也或會因忘記帶功課而不能遞交,甚至帶了功課回校也忘記交給老師,令他們的學業成績一般較差。

 

二、活動量過高

ADHD孩子在幼兒期已經表現出比同齡兒童的過高的活動量,症狀可維持至青少年期,部份甚至延至成年期。他們一般都無法安靜下來,但不少家長卻以為這些屬正常現象而不會特別處理,直至孩子入讀小學後,當校規及其他環境限制較嚴謹時,他們的AD/HD徵狀便容易被察覺,例如不停扭動身體、亂跑亂爬、無法安靜地參與活動,以及經常表現出精力旺盛等問題。

 

三、自制能力弱

AD/HD兒童及青少年經常騷擾別人,他們的自制能力明顯低於同齡孩子,例如在回答問題時,他們會經常搶著說出答案、打斷別人談話,或於排隊時插隊或在輪候時騷擾他人。

 

給家長的訓練

父母需要學習及使用一些較適合AD/HD孩子的管教方法,從而有效撫育及支援兒童及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家長訓練課程通常包括下列內容:

 

  • 訂立家規及生活規範
  • 學習讚賞良好行為,忽視一些輕微的行為問題
  • 以有效及適當的方法,讓孩子明白您對他/她的要求
  • 建立明確的賞罰制度,使用獎賞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以適當的懲罰來警示孩子不應做的錯誤行為;可用「當……就會……」作出指示(例如:當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就會取消獎賞或權利)
  • 切勿施以體罰,以免引起孩子反感,造成反效果
  • 到公眾地方之前,先與孩子一起計劃及商議
  • 當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或過後,適當使用「隔離」以緩和情況
  • 使用圖表和獎分計劃,記錄每日的獎勵及結果
  • 透過跟學校的聯繫,獎勵孩子在校表現及跟進家課

資料來源: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AD/HD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