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很重視脾胃功能,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好,身體才能攝入營養。西醫跟中醫對脾的理解有很大的區別,西醫所講的脾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包含了很多免疫細胞。它在肝的下方,胃的後面,脾中有許多「血竇」儲存血液,當身體失血的時候就會將血液擠壓出來補充到血管中。西醫較少提到脾臟,因為它的原發性疾病很少,一般都是全身性的疾病影響到脾臟功能。
文:杜淑貞 (Christine,人稱汀姐),現職鴻褔堂集團助理總經理,日常工作、生活與保健養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鑽研中醫及親嘗養生法多年,教你簡單依著身體時鐘, 奉行五臟六腑保健之道!
脾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營養、水分的運輸。人體氣血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榖精微,水榖指的是水分和食物,精微指的是身體可以吸收的精華物質,所謂「化」就是將水分、食物轉化成身體可以吸收的精華,為血和氣的生成提供基礎原料。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五色入五臟,五色是指青、紅、黃、白、黑,其中黃色食物攝入後,營養物質會集中在脾胃。平時多吃黃色食物例如南瓜、粟米、木瓜等,對脾胃大有益處。人體的五臟六腑皆依賴脾胃的滋養,是能量的主要來源,脾胃好身體才會好。
想健脾可以多吃些木瓜。一般木瓜有兩種,中醫處方所指的木瓜是宣木瓜,出產自安徽宣城,只有雪梨般大小,曬乾後很堅硬,像木頭一樣,有濃烈香味,用於治療風濕和腳氣腳腫。
延伸閱讀:《順著時辰補五臟 ─ 96個提升自癒力的簡易養生方》杜淑貞 著
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pO8X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