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高小101 / FAM教養 / FAM教育 / 校長爸爸 梁紀昌:千金最是難買少年窮 (上)

校長爸爸 梁紀昌:千金最是難買少年窮 (上)

初夏下午,我們抵達大角咀鮮魚行學校,遠遠地聽到校長的聲音傳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身影映入,眼觀六路的梁紀昌校長揮手向我們打了個招呼。去到走廊盡頭,推門而入,這是一個掛滿學生畫作的美術室,但此時此刻,梁校長像個學生一樣端正坐著,窗邊的陽光透入他眼底,深啡黑的瞳孔無比清澄發亮……

撰文: 蔡以諾 (FAM101 編輯)      攝影: 劉慈章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IMG_0079




 

梁紀昌出身貧窮家庭,童年於紅磡山谷村的木屋渡過,窮,令他篤信「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他曾在教育署任職輔導主任及發展主任多年,零二年自願到鮮魚行學校任校長,經歷兩次「殺校」危機,其護校形象深入民心。他視學生如自己子女,校內大部分學生來自基層家庭,他時以罐頭、午餐肉、小食鼓勵學生讀書,還親自買三十個電飯煲獎勵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他記性非常好,「那天路經開源道,見到開倉賣$118一個,買滿$3000就包送貨。買來獎勵考試90分以上的同學仔,激勵佢哋咯!」

舊時,父母生一窩小孩,沒有教養方針,天生天養。這一代的香港,教育變得不簡單,「贏在起跑線」已成為不少家長的人生目標之一,不論是中產還是基層,都要公平地去接受這一洗禮。梁校長認為教育工作者就應有對教育的熱情和信念 — 有教無類。無數次家訪,還有自身經歷,對於少年窮,他自有一番體會。

 窮最是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

貴自勤中得  富從儉裡來

窮過,才明白生活的真正滋味,窮人家的小孩早當家,梁校長試過停學去打工,洗廁所、通渠、工廠仔……什麼都做過,他感慨:「好多時,教育成功唔限制於起跑線,而是最終的站台,人生長溜溜,有不同的路軌,承載著不同的經歷,你如果唔去試就放棄,咁講乜都冇用。 」 教育途上,富小孩和窮小孩是否站在同一條線上,答案不置可否,但當處於低處時,卻還是沒有上進心去改變生活環境,時光冉冉,再回頭時,只會是生命的一種遺憾。

說到這裡時梁校長眉頭皺了,「贏在起跑線,不代表最後會贏在終點線。不少社會精英都來自清貧的家庭,上一代好多家庭係咁噃,父母為口奔馳,無暇照顧子女的學習及起居飲食,家人還會因生活的瑣事去吵鬧,想靜靜地學習也變得困難。」他說窮小子也有出頭天。

 

誰人在微明中舉火?

青春期的他不會懵懂,環境使他快速長大,跌宕起伏令他心志更定。冷暖與親疏,隨著窮困來,如實就在那裡,生活要過。描述爸爸時,轉瞬間他展顏歡笑笑,如小孩,他說爸爸當過兵,抗戰時打日本仔,自他懂性開始,印象中的爸爸一直是硬朗的形象,他說爸爸是偶像,一直在他小心靈發芽。

 IMG_0114

最想時光倒流的一段

梁校長生於50年代貧苦家庭,父親當苦力,媽媽是文盲,家中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爸爸當年由台山走難來港,媽媽是順德人,一家人住在紅磡山谷村後面的山頭,梁校長戚眉笑笑:「阿爸做過碼頭工人,執咗好多木條,物盡其用,攞來砌間木屋,一家七口,冬天寒風瑟瑟,凍到攬住阿媽瞓。」

生性的梁校長一心為幫補家計,當時是沒有紙皮執的,而是幫小販「界刂」報紙,用來包雞蛋或食物;或把布碎撕成「威士」(waste),供五金鋪賣。「大人要搵食,我記得三、四年班放學便要買餸煮飯,去山腳擔水,湊細路妹做功課。舊時要剪布條做尿布幫細佬換,大到識行就可著開襠袴褲喇,哈哈!」

那時六十年代,香港工業起飛,五年班暑假開始,他就去附近工廠做童工,「 乜都做,好似電影《摩登時代》裡面機械人咁。一日人工有7蚊,有工開就做,通渠、洗廁所都做過。」他笑笑:「為慳錢,學校一碟飯$1.2,嗰陣最鍾意食蒸排骨飯,就搵同學夾份,每人畀六毫子。」

回憶13歲那一年,是人生中最難忘及最震撼的,他曾內心苦笑:「為何偏偏選中我?」爸爸突然過身,失去了支柱……長兄為父,他一人撐起整個家庭。那一年,回憶中爸爸和他的背影在斜陽下,如果永遠定格在溫馨那一刻,該多麼好!碼頭一打鐘,他就跑去接爸爸收工。記得那時,聞著耕夫碌碌的汗水夾雜海風吹來,紅磡碼頭黃昏景色迷人,還有滿綴星辰的夜晚,可以見到海上的船燈暗夜行馳。回憶起那畫面,梁紀昌校長心中還是無限嚮往。

IMG_0081

「爸爸也曾做過小販,媽媽將家中炒好的蠶豆準備好,爸爸就於紅磡永樂戲院擺攤。最好生意當然係七點半,或九點半場。」梁校長笑到了眼睛瞇成一條縫:「我哋成班街童負責做天文台 — 睇水,遠遠見到警車經過,就大叫『 走~ 鬼~ 啊~ 』。」他笑說當年是頑皮的毛孩,在紅磡寶其利街一帶留下不少「汗毛」,「還記得盂蘭節時,有人會喺條街大撒硬幣,斗零幾毫子,執到錢喎!開心到傻咗!」提及家庭活動,他說:「舊時太窮啦,冇乜娛樂,記得爸爸帶我去睇馬戲,仲有去梅窩游水。生日有『糖水』(只落糖)飲咁,最多加隻蛋,哈哈。」

腦海浮現,那一年,車水馬龍的紅磡大街小巷,街童作伴,蹓蕩半日,他快樂如一條魚。
 

家庭照--澳門大三巴家庭照–澳門大三巴

最苦的時刻 是鍛煉自己的最好機會

梁校長中五停學了一年去打工,什麼工作都試過,邊讀邊捱,做清潔打蠟,日曬雨淋,但月入有千多二千元,故可儲蓄夠一年的學費繼續升學。最終他升讀師範學院,畢業後執起教鞭,先後任教兩間小學,一是上水博文小學,他憶述:「學校係村校,舊時火車要隔一個鐘頭才有一班車。」第二是東莞方樹泉小學。

那時是1976年,初為人師的他月薪達1,640元,第一次出糧的開心與滿足感還歷歷在目,想到可以幫到細佬妹,梁校長坦言舒了一口氣。畢業後幾年,一次聚會中,認識了現在的太太,他笑說與太太臭味相投,大家一樣好節儉,談戀愛不用多大消費,節衣縮食,終儲到一筆錢買首期,相識6年後終與太太結婚。

家庭照--澳門郵局

家庭照–孫仔與女兒   澳門郵政局

我的黃金時代  就是現在

魚往雁返,時光荏苒,61歲的他說退休沒有打算,只想弄孫為樂,現時孫仔兩歲幾,他笑說在福、祿、壽三公中,最羨慕福公,因為抱孫是最大福氣也。對於孫兒教養,他強調不用去playgroup,「畀錢去同陌生人玩,不如同我玩!」

湊孫睇鳳凰花

湊孫睇超人

 

 

 

 

 

 

 

 

閒時,梁校長最鐘意湊孫四處遊玩。

平日他會帶孫仔去西九海濱長廊遊玩,去沙田觀賞莫奈畫展,或是四處看看鳳凰花等,總之就到處去喇!對孫仔教養,相對沒有當年對女兒那麼嚴謹,但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要做,是非黑白就慢慢注入他的小腦袋中,「孫仔啱啱識行,高度所使,鍾意摸人pat pat噢,我會好明確告知這行為不可做,因為會令人唔舒服,再用例子去說明。」梁校長一提起孫仔就眉開眼笑。

IMG_0183

梁校長一落到禮堂,馬上被學生們「大包圍」。

此時,放學鐘聲歡快樂地響起,我們去禮堂拍照,學生們見到校長,激動不已,細心觀察,發現和藹可親的梁校長渾身上下散發出慈父的味道,難怪大家都喜歡擁護著他。害怕校長是不少學生的心聲,但他是個例外,他在任時,校長室長期都是打開的狀態,「當學生來搵我,我隨時會放下手頭上的工作。」 ……(待續)

 

IMG_0237

校長小檔案—鮮魚行學校 前校長梁紀昌

  • 1955年 於紅磡出世
  • 1967年 入讀九龍城私校聖本篤中學,其後中三轉讀資助學校北角協同中學,中五會考後先後轉去銘基書院及培聖中學就讀預科,其後獲師範學院取錄。
  • 1976年 先後於上水博文學校及東莞方樹泉小學任教
  • 1982年 出任教育署輔導及發展主任
  • 2002年 離任官職,自願到弱勢小學—鮮魚行學校擔任校長。
  • 2004年 鮮魚行學校被頒「殺校令」,梁紀昌校長組織全校師生上街遊行,挺身護校,最終,教統局收回「殺校」決定。
  • 2007年 鮮魚行學校因自行收生不足23人,再臨「殺校」危機,梁紀昌校長再度成功力抗殺校。其後, 鮮魚行學校成功轉型申辦私營小一班。
  • 2015年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