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高小101 / FAM教養 / 梁紀昌校長:10 A 狀元就是「人生勝利組 」?(下)

梁紀昌校長:10 A 狀元就是「人生勝利組 」?(下)

自2002年梁紀昌校長接任鮮魚行學校校長一職後,校長室的大門就不曾關上。「我覺得校長不應是高高在上,教育是一種『情』,可以影響到他人的情感教育。」在教育路上,結果遠遠不如過程來得深刻。當鮮魚行學校的「小魚兒」紛紛畢業了,開展了人生的下一段旅程,路上用得著的不只是學問,更多的還有「小錦囊」— 從師長身上所得到的關愛與品德,有一日他們在路上迷惘、失意時,想起這些,就敢於繼續向前。

撰文: 蔡以諾 (FAM101 編輯)      攝影: 劉慈章

IMG_0268

 每一位學生的名字他都叫得出,梁校長如何練得驚人的記憶力?他解釋:「以前我每朝要先同佢哋打招呼!」

谷到盡 變相自我放逐

梁校長繼續分享他對教育的看法。他認為每一個不聽話或有問題的小孩背後,是因為缺愛,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及認同。現今的香港家長對子女都過於保護,請工人、搵補習老師、上興趣班……最後成為了溺愛,小孩子的獨立和抗逆力相對會減低。提及長輩眼中的港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習慣依賴他人、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梁校長歎口氣說:「好多家長想小孩出人頭地,深信競爭力和學歷是社會生存的一種保障,卻無形中促成了孩子功利的性格!」成績一般的小孩要補習,考入名校的更要補…… 「高材生100分,但人情世故0分的真實例子很多,若做個10A狀元追蹤專題,十年後,他們還一直是人生勝利組? 一直都順遂?」

父母最乞人憎的行為原是……? 比較,不斷攀比。梁校長笑說:「中產或是基層父母,心態都一樣,希望小朋友唔好輸人,不自覺話隔離屋個仔考試又100分,你要生性喇!咁樣嘅激將法有效?! 當然無用,小朋友只會覺得不被理解,須知道一時三刻贏在了起跑線,但人生很長,最重要是培養好的態度。

IMG_0096

他身上找不到急躁感,笑得圓融,完全沒有一般校長的威嚴。

女孩要「富養」

他說女孩子要富養,並不是要嬌生慣養,自小要培養她的氣質,有條件的就讓她們學琴棋書畫、芭蕾及鋼琴,帶她出外開闊視野,家人要給予女孩多些關注,讓她們覺得被需要及溫暖。

「女仔理科思維可能會差少少,應多睇孫子兵法或具邏輯思考的讀物。」他還會訓練女兒要幫手做家務,食飯幫手執檯開飯……梁校長憶述:「有一位一年班女學生,有一次家訪我跟著她回家,只見一入屋,她就熟練地收衫、摺衫,一邊同家人傾偈,還督促細佬妹嘅功課。整個流程快樂得如小雲雀般自在,小小年紀,心理質素已好好。」

 IMG_0220
 

這道墻掛滿歷屆的畢業照。

規條 禮教不可缺少

提到家教,他說規條並非不可逾越,但務必遵守。 他強調:「仔女唔打得,有一次,個囡唔聽話,我火遮眼打咗佢……其實咁會留下成長陰影,小朋友唔會覺得自己做錯,反而覺得家長好惡同唔愛佢咯!」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教養從生活細節入手,梁校長強調:「小朋友仲細,生活自理能力差,玩耍嘅時候總是亂扔,返到屋企,自己唔識除鞋,最後要他人執手尾,爸媽不妨立下規矩,要小朋友自己去收拾,完成了,就讚下佢。」

還有家長的陪伴,永遠也會是最好的精神滿足。「家長與其搵教練或導師,不妨抽時間同佢哋玩,好似我個囡咁,好細個就想學羽毛球,我就陪佢打。」問校長自己親自教出的徒弟滿意嗎?梁校長微笑:「小朋友咁細,有家人同佢玩,點都好過同陌生人玩,佢自然會開心,表現又好喇。 」

他繼續說:「搵工人湊,帶去playgroup都唔好,言教不如去身教,好多時候大人是小孩模仿的對象。」現時家長的心態不好,子女在兩歲多時,便送他們入學。「外國有調查指出,兒童在六歲前應以家庭教育為主,親子之間的關係才會更緊密。」

家長管教小錦囊 「一分鐘教仔法」

1.知錯 : 當孩子做錯,第一時間要明確讓他知道。

2.反思: 問孩子事件發展會有何後果、以後可以怎樣做。

3.重新來過:跟孩子坐穿梭機,回到做錯前,重新選擇會如何做。

IMG_0158

校長爸爸看香港教育政策

對於本港教育發展,他表示應增加大學的學額,讓多些學生有機會入讀。他指出,「香港教育注重英文,經常以此為入大學的指標,我有一位學生,讀書時一直英文都唔好,傳統學校教法令佢無法適應,直到最後佢去學廚,竟然無師自通,為做出好味嘅意大利菜,一心鑽研,同師傅討教,最後竟然學識咗意大利文!」 另一例子:「曹星如一戰成名,被傳媒封為神奇小子,16連勝紀錄不是靠運氣,他於訪問中話自己讀書成績唔好,曾是大家口中嘅廢青,最後搵到自己舞台,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十分可貴。」

IMG_0049

去年八月,梁校長正式退休,他說往後的三年,不入校董會、不做顧問、不干預學校。

早前群育學校搬遷去屯門區,該區某學校有微言,令大眾記起香港還有不少弱勢學校。梁校長解釋:「不少有問題嘅學生,或許是因家暴、單親、情緒問題或特殊學習障礙而不被傳統學校接納,佢哋嘅出路可以點?如果政府可以支援,不妨大膽設立gap year或半工讀制,一個青少年心志未定,透過打工或hea一年,一年中去做自己想研究的東西,如喜歡天文地理或自然界的種種現象,當想再知道更多,不知不覺中便會有學習的動機。」

「若眼中只注重成績,會糟蹋好多有潛能的學生。香港教育風氣較功利、單一,中歐國家多元語言文化並存,專研藝術、音樂、戲劇、體育等的院校眾多,教育風氣充滿『生命力』。而台灣、韓國、新加坡素有當兵傳統,大學畢業之後,男生要服兵役,有效訓練自理、自立、自強三大能力。」

IMG_0285

他行路的姿態很定,每一步都挺直腰板。

給家長的信

現今家長對於小朋友的教育非常在意,每一日安排不同的興趣班及補習給予小孩「再培訓」,殊不知小孩寶貴的童年及自動學習的心態就此消失殆盡了,那麼教育的意義何在?

十多個年頭,梁校長經常以書信聯繫家長及學生,累積逾三百封信,他常贈言:「莫愧家貧,應教兒女早立志;莫恃家富,須防驕奢出敗兒。」

 

 

IMG_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