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懷孕101 / FAM健康 / 洪之韻醫生:預治流感 常見謬誤

洪之韻醫生:預治流感 常見謬誤

很多家長都擔心小孩子發燒,是否已染上超級流感病毒。流感雖然是最常見的病毒之一,但不可掉以輕心。坊間對預治流感方法,例如嬰兒服用特敏福、打流感針時效等有不少誤解,以下為大家一一解說。

 

洪之韻醫生 
兒科專科顧問醫生,現職仁安醫院馬鞍山分科診所總監。

 

一人患流感   全家須預防

以下個案,是關於一個小型家庭爆發流感實例。3歲的哥哥,幾天前突然發燒,體溫最高達攝氏40度,有頭痛、流鼻水、咳嗽,食慾不振。幾天後,父母都受到感染,感到肩痛、喉嚨痛和發燒。

不幸地,剛出世兩個月的妹妹也開始顯得疲累,發燒達攝氏38.5度、手腳有點冰冷。由於年幼,妹妹當天需要立刻送醫院做「大三針」排除患上腦膜炎,既要抽血、驗尿,也要抽腦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她的鼻液驗查中,對甲型流感呈陽性反應,從她的腦脊液見到她有輕微病毒性腦炎。醫生處方流感特效藥「奧司他韋」(特敏福)和其他藥物治療。妹妹兩天後退燒,沒有出現併發症,順利痊癒。

上述個案其實很普遍。就讀幼兒園的小孩,抵抗力只是一般。他們很多時出現咳嗽、傷風,然後把病菌傳給家人。幾歲小孩,發燒時體溫達攝氏38.5度仍然精神奕奕,可能只是小病。一旦發燒達攝氏39.5度或以上,就要格外小心是否受到嚴重感染,有沒有細菌入侵而要及早使用抗生素。

 

對流感特效藥及打流感針的誤解

幾個月大的嬰兒,尤其是3個月或以下,發燒時體溫達攝氏38.5度已經是高燒。父母察覺妹妹發燒時,立刻帶她去見醫生是非常明智之舉。但或因經歷沙士之故,很多家長擔心年紀那麼幼小的嬰兒服用流感特效藥會否有後遺症。不少父母對於治療流感的藥物或打流感針仍有擔心,以下謬誤最為常見:

  • 流感特效藥,BB吃不得?

流行病醫學研究指出,流感特效藥(例如:特敏福或樂感清)都是有效治療流感的藥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最新的指引亦說明藥物可供兩周歲或以上的兒童使用。常見的副作用,通常只不過是首一二次吃特效藥時出現輕微反胃或嘔吐,這情況只會持續一至兩天,不過曾有日本青少年用藥時出現短暫幻覺,是極之少見的副作用。

其實,兒科醫生的藥典包羅萬有,其安全性、成效都是經年累月引證有效才經常於臨床使用。甚至,只有24周的早產嬰兒,兒科醫生也有藥用。

  • 打了流感針即時免疫?

打流感針,大概要兩個星期後開始有抗體。在上述的個案裡,父母及哥哥都沒有打流感針。母親在懷孕期間,其實可考慮於第三期打流感針。新英倫醫學雜誌曾刊登研究,指出孕婦打流感針,可提高嬰兒對流感的保護,減少因流感入院的風險。

  • 流感針隨時打都得?

孕婦在懷孕期間可打針,而當嬰兒出生後,最早可以於6個月大時打流感針。9歲以下,從來沒有接種流感針的兒童要隔1個月之後打第二針作為加強劑。因為嬰兒缺乏抵抗力,身邊的家人,應考慮打流感針及肺炎鏈球菌針,為年幼的子女築起防護牆。

若服用流感特效藥,要隔一個月才能打流感針。就算最近感染到流感,醫生也建議打流感針,因為社區上不止一種流感在傳播,一般也有兩至三種。生產流感針的藥廠,一般會將過往12個月最流行的病毒株造成疫苗,供應給巿民使用。

  • 流感針年年要打?

打流感針就好像買保險一樣,今年買了,就有保障,沒有規定下年必須續保。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最好是每年都接種流感針,以減低患病的可能。

  • 快速測試可信嗎?

假如已經生病了,醫生也有快速測試去確定是否流感。快速測試是使用基因方法去檢查,準確度高,於同一鼻液樣本可以檢查其他常見病毒。流感快速測試最快可於兩小時內確診,讓醫生可以為適合的病童及時處方特效藥,以減低流感對身體的破壞和出現併發症的可能性。

  • 孩子生病大人無須預防?

當年「沙士」爆發,最重要的訊息是:提高市民注重預防傳染病的警覺性及公民意識。可是,10年過後,這個防守意識開始薄弱。小孩生病,出現發燒,甚至入院,很多家長都沒有帶口罩或勤洗手去保護自己。希望藉此文章,提醒市民要時刻預防傳染病,切勿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