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說起糖尿病,大家都會表現出一臉憂心,說:「糖尿病冇得斷尾架!」然而,再提起孕婦亦有機會患上糖尿病,大家便會顯得更手足無措,而這個情況,我們稱作妊娠糖尿病。到底妊娠糖尿病是如何出現呢?
婦女在懷孕期間,會經歷一些賀爾蒙變化,使身體胰島素的功效降低,令血糖容易上升。大部份孕婦體內能作出調節,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然而,則有部分孕婦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處於較高的水平。而肥胖、遺傳、懷孕期內體重急速上升、曾誕下超過4公斤重的嬰兒和進補過度等因素則有機會增加患上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孕婦一般會在懷孕期約24至28周接受糖水測試,而當他們在空腹及飲用糖水後一至兩小時的血糖超出正常數值(分別為高於5.1 mmol/L、10 mmol/L和8.5 mmol/L),便是患上妊娠糖尿病。
當被診斷患上妊娠糖尿病後,孕婦需進行飲食控制,避免進食高糖分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甜品、紙包飲品和煎炸食物等。另外,亦需注意碳水化合物份量,謹記別因害怕影響血糖而戒澱粉質,以免出現血糖偏低的情況。此外,碳水化合物的份量亦應平均分佈於三餐正餐當中。另一方面,膳食纖維可減慢身體對血糖的吸收,建議在午餐和晚餐時各進食一碗熟菜。而適量進食肉類則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最後,便是少食多餐,除了早、午、晚三餐外,大家可在餐與餐之間加入一份水果,即1個奇異果或1個小蘋果的份量,以維持血糖的穩定性。當然,餐單的份量因個人而異,建議在實行時先向營養師查詢相關意見。
一般來說,適當地進行飲食控制能有助維持血糖的穩定性,但若孕婦的血糖水平依然偏高,便有機會需要注射胰島素。雖然大部份患者產後血糖水平便會自動回復正常,但過去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士會增加患有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此,最後提醒大家,懷孕期間毋需一人進食兩人份,避免因進補過度而導致懷孕期內體重急速上升,孕婦只需較未懷孕前額外增加300千卡的熱量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