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初小101 / 【不做功課奴隸】 奧巴馬女兒也Gap Year

【不做功課奴隸】 奧巴馬女兒也Gap Year

我們把Gap Year(有人譯為「空檔年」)理解為「休學年/優學體驗年」。甚麼是Gap Year?一般來說,休學年是歐美年輕人在中學以後,大學之前以一年時間進行旅行、工作、社會服務等活動。

 

何美儀,英國約克大學碩士,曾任中學及大專英文老師、社區親子共讀推手及教育大同核心成員。育有3個兒子,三兒子完成小六後gap year一年進行優學體驗學習,現已重歸校園。

 

外國盛行 總統女兒也休學

有人曾把休學年的歷史追溯到歐洲貴族子弟的「壯遊」(Grand Tour)傳統。英國和歐洲的上流社會,在文藝復興,尤其是16世紀以後會前往法國和意大利各地來接觸各地文化遺產,並藉遊歷感受文化差異與構建社會網絡。家境充裕者更有導師陪伴,並從旁講授,可說是「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Learning)和「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先導。

 

現代休學年一般認為源於60年代英國的慈善團體「Project Trust」於1967年,派遣三位年青人至埃塞俄比亞作志願服務,時至今年Project Trust還是這方面在英倫三島的翹楚。今天,已有大量的謀利或非謀利團體在歐美地區組織本土或海外的休學活動。

 

最近,比較受注目的Gap Year同學是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女兒Malia Obama於2016年考上哈佛大學,但決定休學一年於2017年才入學。哈佛校方其實相當鼓勵休學年,每位新生的入學通知書和網站上都有明確建議同學考慮休學。老爸趙永佳的母校普林斯頓也有「Bridge Year Program」安排同學去海外不同地點(包括玻利維亞、巴西、中國、印度、塞內加爾)進行志願社會服務。

 

休學年的支持者認為休學的好處甚多。其中哈佛有感新生考入本校過程中壓力太大,容易產生倦怠(burnout),因此一年空檔也是復健的好方法,而且通過體驗生活或工作,新生可以找到生涯目標,對選擇主修過程大有幫助。當然,到外國體驗文化,對個人成長和發展全球公民意識,在全球化世代,也是重要。

 

不過,也有人懷疑休學的好處,尤其是家境不佳者更甚。台灣有人指出休學是「資源豐富、能力強、人脈廣」的人的奢侈活動,家境不佳的同學在中斷升學後,往往不容易重回校園。當然外地遊歷,或從事不適合的工作,也不一定會對成長有利。外地壯遊,也要花費不菲,不是大部分青年能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