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來信:我有個獨生女兒現在1歲4個月,一向十分「黐身」,之前我以為她還年紀小,但直到現在我分不清她是幼小,還是缺乏安全感。她無法一個人獨處,我做菜也要背著她,連上洗手間、洗澡都要…

信中提出了好幾個困擾:沒有個人空間、沒有與其他成年人的互動時間,甚至上廁所、洗澡的時間。孩子黐身理由有好幾個,首先是你的想法─認為孩子是獨女、年紀幼小、無法獨處,加上她的哭聲,總是令你以為要付出時間、忍耐及自我犧牲才可以解決她「缺乏安全感」的問題,但你的應付辦法卻弄巧反拙,培養出一個「可以用哭來控制母親」的孩子。
要真正解決這個黐身問題,你先要由本身做起:
1. 建立新觀念:
‧ 我先要照顧自己的身心需要,才可以照顧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安全感是訓練出來的。
‧ 我要告訴孩子:「喊係好嘅,可以使眼睛漂亮,肺腑開放!」
‧ 整天平淡陪伴,不如製造短暫離別,讓重聚時能有深刻的快樂及歡欣感。
‧ 除我之外,還有其他成年人可以有能力和經驗來幫助我的孩子成長。
以上五點你可以用白紙黑字手寫四、五份放在家中當眼處,如雪櫃門、鏡子、坐廁對面的牆壁等。每天起床後,大聲朗讀一遍。
2. 與丈夫或其他家庭成員分工合作,編排看管時間,給自己有私人時間,如果安排不到,請盡快搜索區內各服務機構主辦的親子班,甚至教會主日學的BB班之類,讓你與女兒有機會接觸其他大小朋友,你可以與其他人傾談。此外,亦可主動結識區內可靠的鄰居,熟稔後可商量可否交換看管孩子,每次4小時,讓孩子進行社交遊戲,家長則有減壓時間,自由活動。
3. 至於訓練安全感的方法,可以選購一隻至少18吋高的熊公仔或穿上衫裙的布偶送給女兒,送的時候對她說:「女,我知道家裡只得你,有時會覺得寂寞,所以專程給你請來這個公仔朋友,嗱,你同佢改個名先!」待孩子替公仔命名後,你家便多了個配角,如你要上廁所/洗澡時,你先告訴女兒「媽咪要去廁所
幾分鐘,你同『寶寶』傾偈/唱歌仔、講故事啦!」你進廁所後輕手關門,即使孩子在門外哭,你不要與她說話,你如廁後打開門見到孩子便微笑一下說:「女,我哋又再見喇!」你不用為她抹眼淚,不用道歉,更不要重提她的哭喊,只管繼續做你的家務。
如果你要做菜,可以把她放在高椅或學行車上,或放在一個開了頂的大紙箱中,然後在廚房門前架設BB欄,讓她可以看到你,而你又可以看到她,繼續與她說話或播放CD一起唱兒歌,每數分鐘便說一句,「我真係鍾意你可以自己坐定定望住媽咪,學媽咪煮餸,咁嘅女就真係抵錫囉!」做菜完畢,馬上去摟抱女兒一下:「媽咪切完菜,煲落湯喇,而家至可以抱下你,錫晒你!」
4. 我懷疑你與孩子在言語上溝通不足,整天黐身不等於溝通,真正與孩子溝通是要盯著她的眼睛低聲說話,聽聽她有甚麼要告訴你,你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你的心聲,
如:「外邊落大雨,爸爸又唔記得帶傘,我擔心佢返嚟時周身濕晒呀!」,或「你今餐好好胃口,肯大啖食飯,多謝你同我合作喎,媽咪最錫就係同我合作的細蚊仔!」,或「今日你同『寶寶』傾咗乜嘢偈呀,講D嚟聽下啦!」每天進行這樣的正念溝通20次,不須24小時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