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是指以接納、不加批判的態度去專注、觀察當下一刻的體驗,讓我們不壓抑又不誇大地留意自己的煩惱和痛苦,例如我們會更能留意自己吃醋時連帶產生的其他情緒,並在做出魯莽的行為之前,好好地觀察這些情緒。
靜觀呼吸 專注當下
根據文獻記載,人類練習靜觀已經有過千年的歷史了。簡單而言,靜觀就是以不加批判、接納的態度,集中於呼吸,專注於當下。透過練習靜觀,我們也可以與自己的情緒接觸,不會一味想著逃避。方法就是專注於觀察當時的身體感覺。練習過後,我們的態度就會變得更開放、更接納,從而逐漸令自己平靜下來。
想觀察當下一刻的體驗,可以試試做以下基本的靜觀呼吸練習:
首先找一個地方可以讓你舒服地坐下。坐在椅子時,不要靠著椅背;或可在地上放一個軟墊,挺直腰背地坐。做練習時,你可閉上雙眼,或把目光集中在地上三呎附近的某一點。
當坐在椅子或軟墊上時,緊記要保持心境平靜,觀察身體一切感覺。現在可以集中感受一下臀部與椅子接觸、腳掌與鞋墊接觸、雙手與大腿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接觸。留意自己的頭、頸、脊椎是否成一直線。
過了一會兒後,可把專注力轉移到呼吸,留意自己如何吸氣與呼氣,留意氣流如何進入與離開鼻腔。也可以留意一下,呼吸時胸口或腹腔的起伏。
觀察了呼吸數分鐘後,你可以把專注力擴展至全身的感覺。你可以觀察腿、手臂、頸、頭、臉有甚麼感覺:是溫暖的冰冷的?濕潤的乾燥的?繃緊的放鬆的?你也可以觀察一下有沒有甚麼身體部位出現刺痛的感覺,又或者這些身體感覺有沒有流動到其他部位。
再過一陣子,你可能會發現腦海中浮現一些不相關的想法或影像。這都是正常的,無需自責或批評自己分心。當你發現自己被干擾,這說明了你的意識已經回到當下一刻,然後你就可以再次專注於呼吸。
如果你重拾專注力後又再被腦海中的想法或影像干擾,那完全沒有問題,只需每次發現自己分心後,溫和地重新把專注力集中在呼吸以及身體感覺就可以了。以上簡單的靜觀練習,適合每天去實踐。初學時,你可以嘗試每次做三至五分鐘。習慣了以後,可以延長至十分鐘或更久的時間。
相關閲讀《愛上情緒化的自己》
電子書試閱>>>https://goo.gl/UakK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