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會讓大家想起甚麼?康乃馨?等位飲茶?歌詞「世界只有媽媽好」?小學作文題目「我的媽媽」? 母親囉嗦的叮嚀? 這個由母親當主角的節日, 理應聯想起偉大而無條件的愛, 可是怎麼自家孩子說起媽媽總想起大鱷魚、大巫婆?把媽媽無微不至的呵護與照顧當成嘮叨和麻煩?
長久以來,媽媽都堅守為孩子遮風擋雨的角色,盡心盡力去守護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不過,孩子往往把這份愛看成為理所當然,有時更會對媽媽無微不至的呵護和照顧感覺煩厭,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當孩子說:「我討厭媽媽」,必定惹起家庭裡的震盪,吵鬧一發不可收拾!
學用孩子的說話表達愛意
別急著要找原因,先看酒井駒子的《我討厭媽媽》吧!故事的主角是一隻悶悶不樂、若有所思的長耳免,就讓牠告訴你為甚麼孩子會「討厭媽媽」吧。故事發生在星期天的清晨時分,鬧情緒的長耳兔比兔媽媽早了起床,百無聊賴的牠在媽媽起床前的半小時(兔媽媽的枕頭下放著一個鬧鐘,可以清楚看出時間,前後差距不到半小時)故意賭氣,事事小題大做。
《我討厭媽媽》
作者︱酒井駒子
出版社︱三之三文化
如是者,胡思亂想的長耳兔咕嚕咕嚕不停地數落媽媽有多「討厭」,牠投訴媽媽不起床給牠準備早餐、經常一個人看連續劇、愛發脾氣、經常催促牠自己卻慢吞吞,甚至到幼稚園接放學也遲到……原來,在連串的抱怨中,長耳兔最討厭的竟然是自己不能跟媽媽「結婚」!
突如其來的幽默感,令人拍案叫絕!長耳免的所謂「討厭」只不過是反話,其實是想表達自己有多喜歡媽媽,最後,長耳兔作勢離家出走,結果如何?已經不言而喻了吧?所以,請不要擔心孩子把「討厭媽媽」掛在嘴邊,有些小朋友會喜歡用反話來表達心意,媽媽看畢這書後可以跟孩子分享長耳兔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鳴,伺機捉住他們的心思,鼓勵他們了解自己的感受之餘,學習用他們的語言說話表達關懷,這總比大家都以反話來對話更好啊!孩子喊我鱷魚怎麼辦?
《媽媽變成鱷魚了》
《媽媽變成鱷魚了》也是一本值得媽媽細讀的繪本,作者同樣藉孩子的幻想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意。主角菊千代跟長耳兔一樣討厭媽媽,只因媽媽常命令她「快點!快點!」,可是他既無法抗拒媽媽的指令,也不知道怎樣才能令自己變快一點,惟有把不滿的情緒在畫作裡發洩,把媽媽畫成一隻穿圍裙、囉囉嗦嗦說個不停的醜陋鱷魚!
作者︱高科正信出版社︱大穎文化
故事內容:
大人總是要孩子「快點!快點!」可知道小孩面對催促,是怎麼想的嗎?故事講述小男孩菊千代有一天發現廚房裡有一隻用兩條後腿站立著、穿著圍裙的鱷魚!鱷魚一邊在冰箱裡尋找肉,一邊看了菊千代一眼並呵呵的笑起來。鱷魚不僅能認出菊千代而且還自稱是「媽媽」。小男孩心裡在想:每一天,媽媽都會不停地催促他「快點!快點!」媽媽只要一看到他就叫他快點。但是小男孩卻不知道怎麼可以變快。於是小男孩因為氣媽媽總是叫他「快點!快點!」所以在畫本上畫了一隻穿著圍裙的鱷魚,還用箭頭表示這隻鱷魚是「媽媽」。
這時,富有豐富想像力的菊千代在想是否因為他畫的畫,媽媽才變成了鱷魚?
徬徨的菊千代忽然想到很多問題:變成鱷魚的媽媽想要把他吃掉嗎?牠會用甚麼方法把他吃掉?怎麼辦?鱷魚媽媽會到處大口吃掉其他人嗎?最後,媽媽一定會被抓起來關到動物園的籠子裡。怎麼辦?想到這裡,菊千代想到一個好方法拯救媽媽。他把畫本上的鱷魚擦掉,然後畫上了非常漂亮的媽媽。他還願意改變自己,努力想想要怎麼樣才能變快。門口響起媽媽的聲音,究竟真正的媽媽會否回來?
讀後感:
如果問大家最常對子女說的五句話是甚麼?「快點!快點!」相信必入三甲!「快點起床!」、「快點吃飯!」、「快點去洗澡!」、「快點做功課!」、「快點去睡覺!」,不知不覺間「快點」成為了父母命令式的口頭禪。大人總希望趕快把事情做好,但是孩子卻永遠困擾在為甚麼要「快點」這問題上。當孩子覺得父母很煩時,孩子的情緒警號便會響起。就像主角菊千代將無法直接對媽媽發洩不滿,只有透過繪畫來發洩一樣。
小孩吃飯的速度最令父母困擾。有時候孩子會一邊吃、一邊四圍望,有時候又會突然停下來沉思,有些孩子更會跑來跑去,結果一頓飯需要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催促孩子吃飯時,不其然催了多次「快點吃飯!」終於孩子忍不住發脾氣地說:「我已經很快了!還要多快?」相信這時父母的情緒也會被牽動,氣氛變得更差。「還要多快!」確實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時常看到的,是在父母希望「快一點」和孩子需要「等一下」的情況下彼此角力,但是父母可有給予孩子機會去表達其內心的感受?其實很多事情,只要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能力越來越好,專注力越來越高的時候,「快一點」和「等一下」之爭自然會隨著時間慢慢地消失。
我們作父母的也要學習謙卑。試想想,若我們常常以「我說的你一定要聽」的語氣面對孩子,孩子心裡會順服嗎?小孩子的速度永遠沒可能追上父母的要求。
「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箴言22:6)
神希望我們作父母的,最重要是教養子女明白聖經真理, 神必保守前面所行的。也許我們不是完全的父母,又或孩子已經出了問題,但不用怕,主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馬可福音5:36)藉著禱告祈求將孩子帶到神面前吧!
和孩子同讀這書時,不單孩子覺得有共鳴,父母也可以反思有否多花些時間去理解孩子的心聲?只要願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面對問題,建立多「溝通」、多「理解」和多「鼓勵」的關係,相信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爸爸媽媽,你們怕不怕變成鱷魚呢?
與幼兒說故事時,可以動作加強和聲線提高一些,以誇張形式表達。 故事過程中,可以問問孩子為何故事主角常被媽媽催促「快點!」?你覺得主角為甚麼感到困擾?留意這些答案也許會是孩子的個人感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的不足。 讓孩子替主角想一些方法去改變自己「快些」。
鼓勵孩子主動發問、主動思考和主動尋找答案。父母也可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多以讚賞去肯定孩子的努力。 建議孩子選出一種動物,然後畫出爸爸和媽媽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讓孩子多發揮想像力,不過,切忌秋後算賬啊!
原文刊於FAM《樂活家》 Issue13